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闭合复位Gamma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骨折复位情况、尖顶距(TAD)及拉力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的位置3个因素对失败预测的有效性。结果:纳入研究的249例病例,失败共21例,失败率为8.4%。切出组患者平均TAD 35 mm,未切出的患者平均TAD 24 mm。TAD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内固定失败的因素。内侧皮质复位情况及是否髋内翻与内固定失败相关。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颈的中下区域能有效防止螺钉切除。结论:闭合复位时尽量复位内侧皮质并避免髋内翻,将拉力螺钉置于股骨头中下区域能有效预防内固定失败,尖顶距能有效预测术后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02.
椎间盘细胞老化可导致其细胞功能减退和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细胞老化可分为复制老化和应激诱导早衰两类。复制老化为细胞老化的固有机制,而应激诱导早衰则加速了老化进程。细胞老化相关信号途径主要有p53-p21-pRb途径和p16-pRb途径两条。此外,最新研究还发现椎间盘细胞老化可能被WNT信号通路调节。因此,通过干预椎间盘细胞老化途径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来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细胞老化,可能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导致胸椎管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经椎弓根截骨技术治疗中老年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老年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术前均行MRI、CT及X线摄片明确诊断.合并颈椎管狭窄1例、腰椎管狭窄1例、胸椎管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1例.单节段3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1例,局限型3例、连续型3例,共10个病变节段.对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手术经椎弓根截骨同时前方摘除骨化灶,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后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结果 6例患者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疗效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 经椎弓根截骨技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行后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的远期临床疗效,以了解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2年2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2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双侧行MED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ODI量表及MacNab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随访的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随访时间为60~84个月,平均72.8个月,ODI为0~14,平均4.6,优良率84.2%,按照MacNab评分,有效率94.7%。结论:应用脊柱后正中入路双侧行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5.
腰椎短节段固定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联合腰椎短节段固定,行后路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方法。方法:对2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使用Sofamor Danek公司直径为12、14、16mm的柱形椎间螺纹融合器行腰椎椎间融合,其中27例联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滑移矫正或(和)椎间隙撑开。结果:28例29个间隙应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中为安全置入椎间融合器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椎间小关节,切除的范围在30%左右。术后X线透视可见椎间隙形态恢复正常。28例患者得到随访,26例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应用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时,需要部分或全部切除椎间小关节,以得到足够空间置入适当直径的腰椎椎间螺纹融合器。同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可重建病变椎间隙,矫正脊柱结构并恢复脊柱强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兔髓核细胞平面和三维培养对其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获取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分为平面培养组和PLGA支架三维培养组两组,利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测定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髓核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阿利新兰染色法测定培养液中髓核细胞合成的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经过两周的培养,两组髓核细胞均能够增殖;与平面培养组相比,三维培养组细胞增殖率、Ⅱ型胶原表达量、GAG合成量均增高(均P<0.01)。结论:髓核细胞能够与PLGA支架很好地黏附并增殖;PLGA支架三维培养较平面培养能促进髓核细胞增殖,提高Ⅱ型胶原和GAG的合成量,可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获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TLIF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39例,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表)对所选病例在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进行评分.结果: 入选病例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21.4个月.JOA评分组术后6个月评分改善率为(74.42±11.96)%,与ODI评分组的(75.17±10.56)%相比,P>0.05.JOA评分组改善优良率为94.87%,与ODI评分组的92.31%相比,P>0.05.两种评价方法在患者的术后改善率及改善优良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LIF手术方式对主要以腰椎不稳症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慢性下腰痛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8.
陈媛媛 《现代医学》2008,36(2):125-126
静脉采血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于患者入院常规检查及抢救时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近一年来我科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取代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现将使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骶骨脊索瘤的治疗概况。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骶骨脊索瘤的治疗方面相关文献,综述骶骨脊索瘤的手术治疗、放疗与化疗、分子生物学治疗方面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结果:手术仍是骶骨脊索瘤治疗有效方法,术前靶血管栓塞技术等的使用可使术野更清晰、手术更便利;术前使白蛋白>3.0 g·L-1、手术时间<6.0 h、手术由单一团队完成可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质子和碳离子的粒子束放疗及术中间隔放疗安全有效;骶骨脊索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及治疗途径。结论:肿瘤广泛切除术仍然安全有效且更加成熟;粒子束放疗及术中间隔放疗有望成为替代单纯手术治疗的新方法;骶骨脊索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为其治疗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张明  吴小涛  董寅生 《现代医学》2010,38(3):242-245
目的:探讨经表面修饰的左旋聚乳酸(PLLA)多孔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兔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将成骨细胞与PLLA材料共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增殖能力,并将材料植入成年新西兰兔体内,术后30、60 d观察大体形态、X线片及骨密度检测、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结果:(1) 成功从新生兔颅骨组织块中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2) 与材料共培养后,材料表面可见成骨细胞附着;(3) 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4) 大体观察、X线检查、放射学评分及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30、60 d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价骨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GEL/HA涂层PLLA复合材料组术后60 d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不植入任何材料组及单纯PLLA多孔材料组.结论:经表面修饰的PLLA多孔材料具备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