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总结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cular artery aneurysm, SAA)患者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 6月共诊治SA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9)岁。所有SAA患者均行腔内治疗,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和术后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1例SAA患者支架植入后,近端Ⅰ型内漏明显,改行平行支架植入术;2例Ⅱ型内漏和2例SAA瘤腔巨大分别行侧支和瘤腔钢圈栓塞;中位随访时间19(6~42)个月。随访期间3例SAA患者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右SAA患者在释放支架时未覆盖锁骨下动脉开口,在第2年出现支架近端严重狭窄;2例患者SAA位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右各1例,分别在第2年和第3年出现支架远端严重狭窄。患者2年和3年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5%和85.7%。结论  腔内治疗SAA操作简单,效果明确;右SAA治疗中应在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切线位角度,使分叉部位完全展开,尽量覆盖开口;对于短瘤颈平行支架植入效果较好;锁骨下动脉瘤位于第3段时,术后易出现支架内狭窄,要注意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新药临床研究应在三个以上医院进行,这种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应当调用原始资料,用方差分析算出总变异、院间变异、组间变异及残差,再作F检验以确定用药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有无显意义。实际上各院总结资料已分别列出了两组的均数及标准差,再次调用原始资料并无必要。本给出一种等同于方差分析的析因T检验,可直接由各院总结资料进行组间差异的显性分析。方法,根据专业要求,进行数理推导。结果与结论:析因T检验简便、实用,可代替方差分析法。在审批临床试验时,可供核算之用。  相似文献   
23.
冯广加  吉兆宁 《西部医学》2013,25(3):425-427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B~IV期非小细胞肺癌,经4周期标准泽菲、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未进展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泽菲与对症支持治疗;B组给予多西他赛与对症支持治疗;C组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以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比较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A、B、C3组PFS分别为5.9、6.2和2.8个月,3组患者中住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菲与多西他赛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4.
转移消失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消失蛋白(missing in metastasis, MIM)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的重塑、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与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密切相关.近年来,该蛋白在不同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通过综述MIM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为MIM蛋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5.
成人大脑镰旁或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是一种少见的硬膜下血肿,因其解剖结构特殊,血肿的CT表现为特征性大脑镰内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以往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本文报道1例自发性ISH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构建含小鼠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cD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 以C57BL/6J小鼠的淋巴组织为材料抽提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SLC的成熟肽基因。PCR产物回收后经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插入pAAV-IRES-hrGFP质粒,用磷酸钙法,与pAAV-RC和pHelper三者共同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的病毒颗粒,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荧光检测及抽提病毒DNA,进行PCR扩增等进一步证实重组病毒的形成。结果 约500bp的小鼠SLC成熟肽基因被成功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SLC基因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重组载体的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SLC基因被定向插入。重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经荧光显微镜和病毒。DNA的PCR检测,证实已完成对重组病毒的包装,并表达GFP。结论 成功构建了SLC成熟肽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27.
后腹膜腹腔镜手术自开展以来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成为泌尿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同时其所需的CO2气腹及特殊体位也可导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就其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及麻醉处理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7例SMAA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院内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疾病相关病死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17例病人中,6例接受了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1例接受腔内治疗,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0.9%。病人中位住院时间12(4~71)d,无院内死亡。1例开放手术病人因术中切除部分胰腺组织,术后出现胰漏;1例腔内治疗病人术中造影存在少量内漏,后随访消失。17例病人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12~108)个月。1例病人术后发现瘤体增大,再次收入院造影显示为Ⅱ型内漏。1例腹腔多发动脉瘤病人术后64个月出现左肾血肿,肾动脉瘤破裂,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术。随访过程中,无SMAA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 SMAA罕见,一旦破裂死亡风险较高。术前应进行详细的CT血管造影评估,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对SMAA均安全、有效,需根据病人情况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单剂量及多剂量用药时的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2肾1夹型肾性高血压模型,给大鼠单剂量或多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连续的预定时间点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等药物效应,建立效应室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单用、联用及单剂量、多剂量的药动学-药效学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厄贝沙坦的药动学特征呈二室模型,氢氯噻嗪在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均未改变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而在稳态条件下,厄贝沙坦可增高氢氯噻嗪的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应优于单用的效应。药物效应和效应室浓度之间符合Sigmoid-Emax药效学模型。单剂量下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滞后现象,多剂量下滞后现象消失。Emax、EC50、Keo等药效学参数在厄贝沙坦组和两药联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PK-PD定量数学模型研究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用药后药动学-药效学(暴露-反应)关系的规律,并提供了相关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激光致香猪宫颈的损伤及其愈合过程。方法:将40只小香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只,分别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及CO2激光作用于其宫颈,观察其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月、3月香猪宫颈组织学、细胞学等形态学变化。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作用于香猪宫颈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较激光组少,Ⅰ型胶原蛋白含量较激光组低。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致香猪宫颈损伤较激光损伤轻,愈合好,形成疤痕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