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3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834篇
内科学   1057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92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900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6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902篇
  2003年   822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内毒素介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组织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识别内毒素、启动炎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内注射D-Gal 900 mg/kg与内毒素(即脂多糖,LPS)10 μg/kg后0~7 h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以评价肝功能;另随机取10只小鼠给药后观察致死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Tanon Gis 2.0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并与血浆TNF-α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实验数据用SAS软件分析.结果给药后4 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与0h比较,P<0.05);血浆TNF-α含量逐步上升,在2 h、5 h有两个分泌高峰;7 h小鼠开始死亡,10 h致死率达80%.正常小鼠肝组织少量表达TLR4 mRNA,给药后表达明显增强(与0 h比较,P<0.05);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TLR4蛋白有类似的变化,尤其肝窦内皮细胞、库普弗细胞表达更为显著.血浆TNF-α含量与肝组织TLR4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肝内细胞膜上表达的TLR4可能通过启动下游的炎性应答基因表达及细胞因子释放而诱导出肝组织对LPS的炎性应答.因此,调控TLR4表达可能是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3.
声带淀粉样变,自1842年由Rokitansky报告首例后,国外文献每年仅有数例报导,实属罕见病种。笔者在朱宗云教授指导下治愈2例,介绍如下: 吴××,男,45岁。1990年4月10日诊。发音嘶哑半年,咽干燥。检:左侧声带  相似文献   
994.
3.DNA修复基因遗传物质DNA虽不断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也存在一套十分有效的修复系统,可使受损伤的DNA分子迅速恢复正常,得以保持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正常功能。修复系统的基因发生缺陷,也是发生肿瘤的另一重要原因。DNA损伤修复是一涉及许多酶和蛋白质的复杂过程。一旦相关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整个基因组DNA修复能力低下,从而引起包括癌变在内的不良后果。大量证据已经证明,人群中不同个体间DNA的修复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造成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个体对外界因子反应也有所不同。DNA修复能力低下者,不能有效地修复外…  相似文献   
995.
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辨证研究——附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高,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一般65岁以上发病率为5%~10%之间,其中老年性痴呆约占50%,血管性痴呆约占25%,其他类型痴呆约占25%.发达国家老年痴呆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四位[1].近年来,中医药在老年痴呆的防治方面有大量的报道,但有关老年痴呆的中医辨证问题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对100例老年痴呆的中医脏腑归属、虚实辨证作一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烫伤愈合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大鼠浅Ⅱ度烫伤(伤后1,3,5,7,10,14d组)、Ⅲ度烫伤切痂混合移植模型(大张异体皮移植3,5,7,14,21,28d组)上研究了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结果:正常皮肤基底膜中含有LN,而创伤后表皮细胞迁移缘LN消失,愈合后表皮下LN又出现。混合移植后7d出现异体皮排异反应,表现为异体表皮细胞铲除,而异体表皮下仍可见L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10d,从自体皮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LN,而异体表皮细胞被完全铲除,异体皮基底膜处L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21d,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此时L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烫伤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7.
双糖酶缺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糖酶缺乏症是指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及海藻糖酶)缺乏,导致未吸收的双糖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代谢,产生CO_2、H_2及其他气体和有机酸,临床上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肠鸣和排气过多等症状。双糖酶缺乏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分子学和遗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诱导分化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分为3组,将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诱导分化的BMSCs(每只鼠共移植6×105个细胞)、未诱导的BMSCs(每只鼠共移植6×105个细胞)和生理盐水(12μl)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在治疗后1~5个月分别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变化,并进行脑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免疫荧光检测双标细胞)以及脑切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细胞移植治疗后1个月,BMSCs诱导组和未诱导组旋转次数开始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前两组转数分别从移植前的(15.2±2.5)r/min、(14.4±3.8)r/min降到治疗后第5个月的(6.7±1.8)r/min和(8.5±3.2)r/min];而生理盐水组转数移植前后变化不明显,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治疗后,BMSCs诱导组移植区可见一定数量双标的神经和神经胶质细胞,而未发现明显的TH双标的细胞。通过对移植后TH阳性细胞的定量分析可发现:各组间黑质损毁侧TH阳性细胞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诱导组治疗帕金森病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未诱导的BMSCs组,前两组的疗效均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999.
运用国产电脑型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检测了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立姿势稳定性。结果共平衡功能明显下降,姿势图中大部分指标与Semans平均功能评分,Fugl-Ma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明显相关。提示该检测有助于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1000.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 ,笔者回顾性分析 1 4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脾脏切除术疗效好。提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治疗首选脾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