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浅谈脊柱手术相关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  陈誉 《中国骨伤》2013,26(3):179-181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相关学科,如麻醉科、影像科及材料学、神经电生理学的不断完善,脊柱手术的疗效和长期预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临床治疗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与手术相关的问题和并发症.2012年3月刊登于《The Spine Journal》上的1篇针对大宗病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显示,脊柱外科手术各种并发症的累积发生率达52.58%,多变量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及手术侵害程度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脊柱外科手术与神经系统的密切关系,因此,术后脊髓、马尾神经以及神经根的刺激或损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2.
膝关节镜在骨科临床应用已较广泛,它不仅能作为膝关节病变一种直接的诊治方法,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镜下开展冲洗、粘连松解、软骨面修复、滑膜切除、半月板切除和前交叉韧带重建等多种手术治疗,并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损害小,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是膝关节外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医院从1985年6月~1995年6月  相似文献   
33.
关节镜直视下对膝关节滑膜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膝关节滑膜卡压综合征系指增生的滑膜组织补髌股关节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本文报告47例51个膝。常见的症状是行走痛,膝关节活动及上下楼梯时加剧,有些伴有弹响和交锁。全部病例均有压痛。作者认为关节镜术是诊断和治疗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对一些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股骨髁上骨折为股骨下端距关节面15cm以内的骨折,容易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很多,如L钢板、Ender钉等,但治疗效果常令人不甚满意,作者自1995年1月~1999年2月应用双矩形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共32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5~62岁,平均34.5岁.骨折类型:单纯髁上骨折27例,其中横断型12例,短斜形7例,螺旋形4例,粉碎形4例;髁上伴髁间骨折,即"Y"型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4例,其中2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织严重挫伤.其中合并颅脑外伤3例,胸外伤2例,多发伤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建筑伤7例,其它伤3例,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为4小时~7天.  相似文献   
35.
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高、病程长、易复发,为临床顽症之一。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无效的肱骨外上髁炎,目前对其尚无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而常规手术治疗是以前臂伸肌总腱起点的剥离、松解术为主,手术创伤大,并发症也较多。我们于2001年10月至2003年1月,对37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术后早期活动,取得了明显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期前后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38.2岁.AO分型:C1型6例,C2型14例,C3型3例.手术均采用Ⅰ期后路减压固定、Ⅱ期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入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比较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情况及椎管侵占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60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椎体前缘、后缘平均高度术后均显著恢复(P<0.001),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8°±4.5°恢复至术后5.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为平均6.7°±4.9°,无明显丢失(P=0.42).椎管狭窄率由术前平均61.6%±9.8%明显降至术后的4.6%±3.9%(P<0.001).结论 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段及腰椎骨折有利于伤椎得到牢固的三柱稳定,且减压彻底,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严重胸腰段和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本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了54例骨肉瘤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7个因素中,肿瘤细胞核DNA含量、S期细胞百分数、细胞增殖指数、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细胞核面积、颗粒/核面积比、颗粒/核密度比、肿瘤外科分期、X线分期、肿瘤部位、最大径对患者预后均有一定影响;而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肿瘤病理分型、X线分型、肿瘤细胞核异形因子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38.
切取20例挫伤后3~30小时的受伤皮肤,连续进行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发现伤后3小时的皮肤即有棘细胞空泡变性,真皮乳头血管充血;至15小时无大的变化;而在伤后18小时,基底细胞透明变性,真皮广泛充血水肿,出现衰老红细胞,以后渐出现核浓缩,核溶解,开裂形成水泡,坏死,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后髌滑道短缩而并发高位髌的防治策略和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实施植骨内固定术,同时以髂嵴—胫骨结节间距为受累股骨干长度参考,恢复股骨髁部解剖形态和髌股关节对应关系。结果本组术后膝关节X线侧位片提示Insall指数正常,随访23 d~31个月(平均13.8个月),按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4.6%。结论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因骨缺损而出现髌滑道短缩,并导致高位髌。该类复杂骨损伤必须实施精确复位,在认真比对双侧髂嵴—胫骨结节间距基础上有效植骨和恢复髌滑道解剖形态是防止并发高位髌等髌股错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Kapandji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42~65岁,平均57岁.按AO/ASIF分型,C1型26例,C2型16例,C3型1例.采用掌侧LCP结合Kapandji技术进行治疗.在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基础上再次进行改良,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关节面台阶方面对桡骨远端影像学进行评估;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47个月,平均27个月.掌倾角由术前-19.3°±11.2°改善至术后8.1°±3.2°,尺偏角由术前-13.6°±4.1°改善至术后18.0°±8.2°,桡骨短缩由术前(6.2±2.8)mm改善至术后(0.2±0.2)mm,关节面塌陷由术前(5.5±4.3)mm改善至术后(0.1±0.2)mm.在Stewart等改良的Sarmiento评分基础匕再次进行改良的评分,优34例,良9例;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8例,良22例,可3例.结论 掌侧LCP结合Kapandji技术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肌腱激惹等并发症,减少结构性植骨及行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