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8篇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了解我国7个地理区域内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 对全国7个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内的29家三甲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例数及同期该院呼吸内科总住院患者例数进行统计,逐月计算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对各个地区之间及每个地区不同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29家医院的呼吸科总住院患者为206 135例次,其中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为6 480例次,占同期总住院数的3.14%。不同地区间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比例差异较大,东北地区比例最高(5.61%),华东地区比例最低(1.97%)。不同地区之间哮喘患者住院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多数地区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例数及比例都有两个高峰,分别位于2-4月及9-10月,东北、华东及华南地区的春季高峰更为显著,而华北及西南地区的秋季高峰更为明显,西北地区的高峰则位于冬季(12-1月)及夏季(6-8月)。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各月份之间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不同地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多数地区存在春季及秋季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72.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3):233-243
目的监测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36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9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49 7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0%,革兰阴性菌占7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2.4%和78.3%。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MSCNS)。MRSA中有92.6%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89.0%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19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PSSP(95.2%和95.3%)所占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PISP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除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7.6%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2005-2019年1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0%和2.9%对25.3%和26.8%)。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6%和75.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7.5%和23.5%。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为应对严峻的全国细菌耐药形势,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73.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改良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前后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单侧或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并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者19例,共28侧关节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均拍摄MRI,测量治疗前后关节盘前后径、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并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形态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例患者28侧关节盘均存在可复性前移位,经过改良Twin-block治疗后,24侧关节盘位置恢复正常,4侧关节盘在闭口时仍处于前移位状态.治疗后关节盘前后径增加,盘髁距离、盘髁角度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盘形态治疗前以V形最多(16侧),其次为双面平滑形(9侧);治疗后以双凹形(16侧)和双面平滑形(10侧)为主;治疗后关节盘形变程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侧关节盘复位失败者,治疗前盘髁距离及盘髁角度相对较大,关节盘形变相对较重.结论 改良Twin-block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发生移位的关节盘前后径及位置恢复,使关节盘形变减小.但对于关节盘移位及形变程度较重者,其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老年口腔门诊“一站式”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科室“一站式”服务实施的前后,分别选取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和缴费时间,并比较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一站式服务后,患者平均就诊时间和缴费时间大幅度缩短,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满意度由一站式服务前的90%上升为98%,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一站式”服务能优化口腔疾病的治疗流程,提升老年患者就诊体验,满足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IMP3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膀胱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1)。G1级和G2-G3级别膀胱癌中IMP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IMP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8.5%和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38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IMP3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IMP3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IMP3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及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7.
王梦  刘焰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64-666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多年来一直是困扰角膜移植患者复明的首要问题,目前许多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有望成为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本文主要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类型,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朱冬青  郑志  顾青  许迅 《眼科研究》2012,30(4):326-330
背景 缺氧与高糖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视网膜糖酵解作用增强,导致组织酸中毒. 目的 探讨视网膜酸中毒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从2周龄雄性SD大鼠中分离出视网膜.分别在NaHCO3调制的pH7.2、6.8、6.5酸性环境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另外,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培养后用PBS洗涤视网膜2遍后置于pH值为7.2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 h;同时,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进行培养.制作视网膜标本,然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和PED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pH7.2作为对照. 结果 视网膜培养24 h后,pH7.2组、pH6.8组视网膜层次清晰,但pH6.5组视网膜出现空泡.正常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为(112±11)%,pH7.2组为(1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H 6.8组、pH 6.5组中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96±43)%、(251±29)%,均较pH7.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86±19)%,pH7.2组为(1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pH 6.5组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230±66)%,较pH7.2组明显升高(P<0.05).VEGF与PEDF蛋白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视网膜酸化纠正后,pH 7.2、6.8、6.5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00±13)%、(111±9)%、(113±9)%,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P=0.16).PEDF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0±13)%、(110±9)%、(108±11)%,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43).加入抗氧化剂后,pH7.2组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为(100±9)%,pH6.8组为(106±7)%,pH 6.5组为(148±22)%,pH6.5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H 7.2组和pH 6.8组(P<0.05).pH 7.2、6.8、6.5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分别为(100±31)%、(282±45)%、(4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P=0.00).结论 视网膜酸化诱导VEGF的表达受到氧化应激的调节,抗氧化剂可促进酸化视网膜PEDF的表达增加,表明氧化应激可抑制PEDF表达.  相似文献   
79.
刘强  洪江  傅毅 《大众医学》2012,(7):20-21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殊不知,夏季也是心脏病复发和加重的危险时期。夏天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数倍,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同时,炎热的气候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再加上夏季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情绪不稳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心脏病突发。  相似文献   
80.
背景:米曲菌胰酶片是含有米曲菌酶和胰酶的口服双层包膜复合消化酶制剂,在国外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已有数十年.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目的:评价米曲菌胰酶片对中国人群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在上海地区7个临床中心,对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门诊患者先予安慰剂治疗1周,症状积分改善〈50%者中共有151例[男76例,女75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7±6.46)岁]完成疗效观察研究,79例随机进入流程A(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72例进人流程B(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分别于研究流程的第1、8、22、29和43d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结果:经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周,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7.64±1.77降至9.72±1.33对从23.99±1.28降至22.03±1.40,P〈0.01)。根据症状积分改善幅度.米曲菌胰酶片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效果依次为腹胀、腹泻、嗳气、腹痛、食欲不振和上腹部烧灼感。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89.6%对21.7%,P〈0.01)。研究过程中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曲菌胰酶片用于治疗中国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