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8篇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 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 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 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 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基因突变协同腺瘤样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突变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细胞模型,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划痕试验、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及致瘤等实验观察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对FAP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与单突变组比较,HNF-1α基因突变协同APC突变组FAP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迁移、细胞侵袭及致瘤性。 结论HNF-1α基因协同APC突变促进了FAP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于2010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嘉定区2519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测。糖尿病使用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静息心率用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将人群按心率三分位,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随着心率水平的增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情况。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在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Logistic回归表明,心率≥87次/min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是心率≤76次/min人群的2.42倍(OR=2.42,95%CI 1.76~3.35)。在总人群中,心率每增加10次/min,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则增加37%。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静息心率的升高独立于其他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D-Ala2,D-Leu5] enkephalin( DADLE)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细胞的缺氧复氧的保 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H-SY5Y 细胞分别缺氧6 、12、24 h 和48 h,均复氧4 h 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评估细胞损伤程度。在此基础上,于缺氧12 h 期间首先给予DADLE 100 pmol/L 作用于 细胞,评价DADLE能否减轻神经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继而分别用10 pmol/L、100 pmol/L、1 nmol/L、10 nmol/L 和100 nmol/L 不同浓度的DADLE溶液处理细胞,研究DADLE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果:SH-SY5Y 细胞缺氧6、12、24 h 或48 h,复氧4 h 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68.1±4.3)%、(52.6±2.8)%、(26.7±1.5)% 或(3.5±1.7)%。SH-SY5Y 细胞缺氧12 h 期间给予DADLE 100 pmol/L 处理可使细胞生存率上升到(58.7±0.46)%。 5 个给药浓度中,10 pmol/L 和100 pmol/L DADLE可使神经细胞生存率上升,而1、10 nmol/L 和100 nmol/L 则变 化不明显。结论:DADLE对SH-SY5Y 的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效果呈现出较小剂量优于较大剂量 的量效关系,本实验中最佳保护剂量为10 pmol/L。  相似文献   
35.
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与各种鼻炎(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相关的慢性咳嗽,既往曾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ostnasal drainage syndrome,PNDS)[1].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修订咳嗽指南时提出,以UACS取代PNDS [2].国内外资料表明,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期UACS最主要的相关疾病之一[1].  相似文献   
36.
评估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主要亚型活性的潜在影响。淫羊藿总黄酮以300mg/kg/d的剂量对SD大鼠进行连续灌胃处理15天,测定肝微粒体中cYP450含量与CYP1A2、CYP3A4和CYP2E1亚型活性,观察淫羊藿总黄酮的效应。CYP1A2的活性用荧光比色法进行测定,CYP3A4和CYP2E1的活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处理后的大鼠肝脏CYP450含量及CYP1A2、CYP3A4和CYP2E1亚型活性均明显增高,其中CYP1A2和CYP2E1活性升高显著(P〈0.01)。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肝脏CYP450及主要亚型CYP1A2、CYP3A4和CYP2E1活性均有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对单纯抑郁症和抑郁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合作研究,所有病人均于每日早餐后服用20mg帕罗西汀。对180例资料完整的病人分别于治疗基期、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评价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结果:两组病人的QOL总评分和各维度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且抑郁合并焦虑症组的QOL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抑郁症组。结论: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单纯抑郁症和抑郁合并焦虑症病人的QOL,使用足够疗程改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35例,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32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1.4%(32/35),3例效果不理想。结论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效果满意,可同时处理后尿道狭窄和膀胱结石。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及短期尿道扩张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9.
B型钠尿肽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中B型钠尿肽(BNP)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92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按照NYHA分级区分其心衰程度,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免疫干片法定量快速检测全血中的BNP值;将2组的BNP值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BNP值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心功能Ⅲ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间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90,P〈0.05)。结论:BNP值在左室功能不全的病人中升高并与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BNP值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0.
国内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概况。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数字化核心期刊群关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论文及案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中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两者比例为6.70:1;男女比例为5.32:1。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和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常见疾病诱发因素。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确诊率为75.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36.56%)和腹部CT检查(41.38%)。有记录误诊率为35.59%,总病死率为52.54%。结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合并各种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的高龄患者,出现腹痛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及异常胃肠道排空症状的应考虑此病发生的可能。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改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