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VIP、CBM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糖尿病胃轻瘫中药汤剂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采集相关数据并在STATA软件中进行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4个随机研究,涉及2 16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合并分析显示:中药汤剂的治疗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时间[SMD=1.09,95%CI(0.79,1.38),P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SMD=0.25,95%CI(0.04,0.46),P=0.020],提高治疗有效率[RR=1.28,95%CI(1.23,1.33),P0.01],增加治愈率[RR=2.22,95%CI(1.87,2.63),P0.01]。结论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能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符合指征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了解其疗效、转归及胃癌漏诊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主要位于胃窦(66.7%),镜下表现多样,主要为粗糙糜烂(37.9%)。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6.3%。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完全消退47例(23.7%),病理消退72例(36.4%),不变55例(27.8%),进展22例(11.1%)及腺瘤样变2例(1.0%),总消退率为60.1%。进展患者中符合漏诊者达50.0%。结论:胃复春联用叶酸能有效缓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有望早期检出胃癌病灶,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同时存有癌变病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相似文献   
33.
胃祺Ⅱ号方对大鼠胃窦和胃底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祺 号方对大鼠胃窦、胃底部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 ,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窦和胃底部 NO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胃窦 NO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而胃底部 NO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胃祺 号方组胃窦部 NO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而胃底部 NO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与正常组相仿。结论 :胃祺 号方能升高胃底部 NO的含量 ,降低胃窦部 NO的含量 ,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4.
从祛邪退热、截断扭转、清彻余邪、通腑化湿等方面探讨下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运用。认为下法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热、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促进粪便病毒核酸转阴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具体使用时需把握时机,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从病理学和组织形态方面观察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SD大鼠建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5-ASA栓组,清肠栓大、中、小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肠道给药1周。对肠黏膜进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制作病理切片,于光镜下、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光镜下病理组织学分级:清肠栓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镜、透射电镜下清肠栓各组结肠黏膜和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不同程度修复征象。结论: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疗效,可明显改善结肠局部组织病理学征象。  相似文献   
36.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涉及免疫系统、环境、以及尚未确定的慢性肠道炎症易感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确切阐明发病机制。国外已有应用基因芯片研究UC的相关报道,本课题组从动物实验方面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相关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差异基因与其发病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7.
马贵同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马贵同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治疗应通补兼施,标本兼顾;合理运用活血化瘀药;注重情志和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38.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微微  马贵同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100-110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 ,以溃疡为主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亦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UC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其病程漫长 ,病情轻重不一 ,常反复发作 ,治愈难度大 ,且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虽然目前UC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 ,但已取得很大进展。一般认为 UC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 ,与遗传因素有关 ,感染、精神…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是影响结肠癌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肠癌细胞黏附能力的下降以及迁移能力的增强是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蟾毒灵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蟾毒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蟾毒灵溶液干预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与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蟾毒灵溶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蟾毒灵溶液干预结肠癌HCT116细胞培养基中细胞外泌TGFβ1蛋白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蟾毒灵干预后结肠癌HCT116细胞中P-smad3、smad4和钙黏链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蟾毒灵干预后各组HCT116细胞中P-smad3与smad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蟾毒灵均可降低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显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黏附细胞平均值分别为833.33±7.80、877.00±17.75、1 304.00±15.82和1 406.00±20.53,相对黏附率分别为100%、105.24%、156.48%和16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97.597,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蛋白含量分别为(1 198.78±38.96)、(1 106.58±35.76)、(1 040.80±47.47)和(987.74±37.52) pg/mL,F=16.357,P=0.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蟾毒灵处理后HCT116细胞中P-smad3表达呈现明显下降;而smad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93,P<0.001;低剂量蟾毒灵也可上调smad4蛋白的表达,t=5.342,P=0.006.各用药组HCT116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随着蟾毒灵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2.514±0.385(t=4.833,P=0.008)、3.524±0.397(t=9.200,P=0.001)和3.937±0.318(t=10.675,P<0.001)倍;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蟾毒灵处理后结肠癌HCT116细胞中P-smad3与smad4蛋白的表达呈现出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似的趋势.结论 蟾毒灵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胃祺 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及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收集 FD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胃祺 号方治疗组 (中药组 37例 )和西沙比利对照组 (西药组 31例 ) ,观察其临床疗效 ;同时观察该方对大鼠酚红胃排空的影响。结果 :胃祺 号方和西沙比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9.19%和 83.87%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该方能改善 FD各主要临床症状 ,且无不良反应 ;随访无一例复发 ,显著优于西药组 (33.33% ,P<0 .0 5 )。该方能促进大鼠胃酚红排空 ,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胃祺 号方能有效改善 FD各主要症状 ,近期疗效显著 ,远期疗效可靠 ,且无不良反应。该方能显著促进大鼠胃排空 ,改善胃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