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从白细胞介素受体(IL-R)角度探讨中药清肠栓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大鼠UC模型;4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栓组,清肠栓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治疗组均分别予肠道给药;1周后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组织可溶性IL-R(sIL-R)2,4、6水平;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结肠黏膜IL-2R、IL-4R、IL-6R mRNA的表达.[结果]清肠栓各剂量组sIL-2R、sIL-6R的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大剂量组IL-2R、IL-6R 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0.05,清肠栓各剂量组皆有降低IL-4R mRNA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清肠栓有效防治UC,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lL-2R、sIL-6R水平,下调IL-2R、IL-6R mRNA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减少炎症递质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2.
导师谢建群教授从医二十余载,熟于医理,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UC是指局限于大肠粘膜层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临床特征是结肠粘膜慢性炎症伴上皮层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粘液便、里急后重等。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道出血,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吾师通过辨证论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分期论治UC。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5-氨基水杨酸联合清肠栓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计分以及证候与症状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BDQ积分分别提高19.3、9.0,SF-36积分分别提高11.1、6.0。2组之间SF-36躯体疼痛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证候疗效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项症状疗效判定中2组仅“乏力”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的内外合治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升阳除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一方面通过改善结肠黏膜炎症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能通过调节肠黏膜通透性缓解炎症反应。升阳除湿法升提脾胃阳气,使清气得升,湿浊得降,郁阳舒展,湿气得化,进而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三七、青黛等对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三七、青黛、马齿苋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肠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组、青黛组、马齿苋组、柳氮磺胺吡啶片组(SASP组)。除正常组外,各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T细胞免疫机制UC模型。造模后各组第3天起开始分别予生理盐水、三七、青黛、马齿苋、SASP灌肠,每天1次(均为临床用量的24倍),共5d。第6天处死,剖取结肠,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评价药物的抗炎和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同时检测结肠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P50、P65蛋白),观察药物对有关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各中药组和SASP组结肠组织中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青黛组减低最为明显,但治疗组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三七组、马齿苋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三七组、SASP组SOD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三七、马齿苋、青黛下调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活性作用较SASP组为强(P<0.05),中药组之间三七组较马齿苋组、青黛组更为显著(P<0.05),而马齿苋组、青黛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七可显著清除氧化自由基损伤,明显下调核因子NF-κB活性;青黛、马齿苋对病变组织中主要致炎症因子、氧化自由基的清除和调节核因子NF-κB活性上有一定的影响,对UC治疗可能起辅助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6.
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为一种小分子口服制剂,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风险,并且制造成本较低。JAK抑制剂可针对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影响炎性反应和免疫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基于现有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托法替尼、filgotinib等JAK抑制剂可能成为一类具有潜力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靶点。此文对JAK抑制剂在治疗IBD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共6组,ELLE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结果]模型组血清、结肠上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L-13分别轻度降低和升高;清肠泡腾栓组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模型组TNF-α、Ⅱ-13较正常组升高或降低,提示UC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可能性;②清肠泡腾栓组下调UC模型大鼠TNF-α,对IL-13的调控作用则不甚明显,提示清肠泡腾栓可能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方面具有更为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53-185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临床病变多以胃脘作胀或疼痛等为主,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失于健运,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主要与脾、胃、肝等脏腑有关。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疏通气机为主。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双气消滞散促进胆管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双气消滞散(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后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并使其发生继发性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实验性治疗,连续7周后,分别对引起实验性豚鼠胆囊运动功能障碍的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表达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组能有效促进胆囊动力(与模型组比较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p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P<0.01、<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其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中药、西药2组胆囊组织Ca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气消滞散能显著促进胆囊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Cap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中药汤剂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VIP、CBM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糖尿病胃轻瘫中药汤剂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采集相关数据并在STATA软件中进行分析。结果总共纳入24个随机研究,涉及2 16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合并分析显示:中药汤剂的治疗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时间[SMD=1.09,95%CI(0.79,1.38),P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SMD=0.25,95%CI(0.04,0.46),P=0.020],提高治疗有效率[RR=1.28,95%CI(1.23,1.33),P0.01],增加治愈率[RR=2.22,95%CI(1.87,2.63),P0.01]。结论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能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