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冬春  周文琴  刘永彬  俞静  强郦莺 《护理研究》2012,26(35):3321-3322
毒蛇咬伤肢体后毒素吸收迅速,引起肢体肿胀疼痛,恰当的局部处理能够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中医认为毒蛇伤人为风毒、火毒、风火毒所致。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毒蛇咬伤病人肢体肿痛的救治过程。目前,箍围护理的干预方法及效果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箍围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特发膜性肾病患者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与参芪膜肾方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经参芪膜肾方或经典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无效的IMN病例,分为中药有效组(36例)、中药无效组(11例)、西药有效组(18例)和西药无效组(15例)。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应用Affymetrix Genome-Wide Human SNP Array 6.0芯片检测全基因组基因拷贝数,应用CNVhac软件进行拷贝数变异( CNV)分析。结果:中药有效组与中药无效组在第5、第6及第8染色体上检测到的CNV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HLA族基因在中药有效组多数病例中表现为拷贝数扩增,而中药无效组的多数病例则表现为拷贝数缺失。西药有效组与西药无效组之间未检测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NVs。结论:基因背景差异可能是导致参芪膜肾方取得不同疗效的基因水平机制,HLA的同族基因拷贝数变异影响参芪膜肾方疗效的发挥,前者有望成为该方治疗IMN的疗效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持续腹腔引流是否能有效降低腹内压力,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方法。[方法]对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ACS病人一经诊断即行经皮腹腔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术,并观察穿刺前及引流后4h、8h、24h、48h及72h腹内压力及腹部体征、心肺肾功能变化。腹腔内压力通过测量膀胱压间接获得。[结果]深静脉导管行持续引出腹腔液体,腹腔内压力明显下降,心肺肾功能好转。[结论]深静脉导管行持续腹腔引流是一种有效降低腹内压力、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治疗ACS的方法,通过准确的测压和及时处理ACS,置管后的精心护理和病情观察能减少SA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护理量化表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护理量化表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临床实习6周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观察组针对护生的学历、知识水平、教育背景等不同进行分层次带教,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护理量化表对护生进行跟踪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结束时理论知识、专科健康教育、技术操作、医德医风等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护理量化表带教,细化了教学目标,规范了带教程序,全面提高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毛冬青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从收治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同侧下肢多发性骨折及关节置换术患者174例,按年龄、病种及手术部位设立对照组。对观察组术后第2天起予毛冬青注射液4ml肌肉注射,1次/d,同时进行CPM功能锻炼,10d后做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栓是否形成。结果观察组87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9例,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87例中出现DVT19例,发生率21.84%,两组间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表现。观察组有6例女性病人出现月经延长,经量稍有增加。结论毛冬青对骨科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突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突聋(ISSHL)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的测定,探讨ET在ISSHL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ISSHL患者治疗前后以及56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结果 ISSHL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并同耳聋程度呈线性关系(r=0.771,P〈0.01);伴有眩晕的ISSHL患者ET含量高于不伴有眩晕的ISSHL患者(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后的E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的ET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ET对ISSHL患者听力减退、眩晕发作以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血浆ET水平可间接反映ISSHL的病情和预后,及时检测ET对于预防和治疗ISSHL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来  杜勤  吴立新  赵文利  王瑞光  樊桂琴 《西部医学》2010,22(3):538-539,541
目的探讨肝素对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并选择快捷适宜的标本处理方法。方法以肝素和促凝分离胶作为影响因子,相应的血清作为对照标本,用连续监测法对各组标本LDH、AST、CK、CK—MB进行检测,以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各组标本K+、Na+、Cl-、iCa+比较。结果经肝素、促凝分离胶处理的血清与单纯血清的各项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本身对LDH结果无影响,改用选定的真空促凝分离胶管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心肌酶和电解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体表瘘管大鼠模型隧道式拖线法治疗,研究在治疗不同时期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3、5、7、9、14 d和完全愈合时取大鼠局部组织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6.25±1.96)d和(23.75±0.96)d,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量在术后第9 d出现明显下降后逐级上升,在第14 d及愈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Ⅲ型胶原表达量在第9 d至第14 d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9~14 d大鼠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比值升高,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人类不同年龄段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HE染色法对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