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后人颅内血肿中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血红蛋白代谢产物--非结合胆红素(UCB)和铁(Fe)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钒酸盐氧化法和化学酶法试剂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术后第1、3、6天颅内血肿引流物中的HO-1、UCB和Fe的含量,并应用多田公式计算术后第3天和第6天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体积,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颅内血肿中的HO-1、UCB和Fe的含量在脑出血后第3天明显增高,并达到高峰,第6天有所下降,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第6天HO-1、UCB和Fe的含量与第6天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体积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525、0.691,均P<0.05).结论 HO-1和血红蛋白代谢产物UCB及Fe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影响高热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0例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热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创伤性损伤的程度以及住院期间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高热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体温、是否接受手术、医疗设备情况、意识清醒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结论患者体温越高,医疗设备越复杂,患者意识越不清楚,压力性损伤概率越大,神经内科和心内科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加强高温患者围术期体温监测,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对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存在手术效果不佳等不确定因素[1],微创穿刺治疗是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由于徒手操作也会有穿刺不准的问题.我们应用张清忠教授发明的WTF-Ⅰ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辅助定位器做微创导向穿刺,取得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良好效果.本文通过残余血量测定及NIHSS卒中量表评价方法等,证实WTF-Ⅰ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辅助定位器对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前评价患者抑郁情况,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抑郁SDS评分以及疗效,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为(41.58±5.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16±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满意度,降低复发率,促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2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而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可能导致血糖异常,低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糖升高无影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复视、头痛1年,左侧偏身麻木无力1个月"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既往史:24年前患"硬皮病",经治疗后好转,未复发.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右侧眼眶部为著,视物成双,下视时明显,右眼活动受限.在外院按"多发性硬化"给予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后无好转.此后患者在上海某医院按"海绵状血管瘤"给予口服"银杏叶片、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复视逐渐好转.入院前1个月患者出现左侧偏身麻木、无力.  相似文献   
5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80.6%,对锁骨下动脉狭窄为60.0%和98.7%,对椎动脉狭窄为33.3%和89.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分叉部、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93.0%、92.8%和82.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分叉部位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而其对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低,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病理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择48只健康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实现再灌注。将造模大鼠分为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再灌注后第48小时、第7天、第14天取材,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脑皮质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率为(20.15±1.58)%,明显小于模型组的(32.09±1.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细胞的肿胀程度、细胞膜结构的改变、细胞核及细胞器的病理改变均明显较模型组轻。 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缺血急性期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8,37(4):421-422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与CT上所示梗死部位、梗死容积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检测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容积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65例,其中轻度痴呆36例,占55.4%,中度痴呆25例,占38.5%,重度痴呆4例,占6.1%。头颅CT扫描发现梗死灶178个,平均2.7个。梗死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梗死多见。结论基底节产生痴呆的病灶比皮质下梗死者小,痴呆程度与梗死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行腰椎穿刺术时,穿刺针在椎间隙中具体进针部位。方法:对45例行腰椎穿刺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中线,椎间隙正中和下一椎体上缘中线三个不同部位进针,观察穿刺成功情况。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穿刺成功率为60%,C组穿刺成功率为26.67%。结论:进针部位沿椎间隙上一椎体下缘正中线垂直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当加以重视,可以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