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20年,再发伴呼之不应3 d"于2007年10月5日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血清CRP浓度与椎基底动脉系短暂缺血发作(TIA)频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按照患发作情况分为单次发作组、反复发作组及频繁发作组,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RP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各组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血清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并随发作频度的增加,血清CRP浓度增高程度更明显。反复发作组显高于单次发作组,而频繁发作组又明显高于反复发作组。结论 血清CRP浓度可作为预期椎基底动脉系短暂缺血发作频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运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强心利尿,并同时抗炎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治疗(每次60 mg,每日1次),试验组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每次50 mg,每日1次)联合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治疗(每次60 mg,每日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21 d)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每搏量(SV);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 G和C3含量变化,评价免疫功能。结果 1个疗程后,试验组LVEF、CO和SV显著高于对照组[(62.4±6.0)%比(51.6±5.8)%、(5.14±0.28)L/min比(4.12±0.48)L/min、(74±9)m L/次比(62±12)m L/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疗程后,试验组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1.72±0.22)L比(1.36±0.28)L、0.75±0.11比0.67±0.10,P<0.01];1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3±0.10)g/L比(1.15±0.09)g/L,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肺组织损伤,升高患者体内C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AIS患者60例为AIS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A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格拉斯哥(GCS)相关评分标准评定AIS患者昏迷程度。检测脑梗死面积及血压。对AIS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死亡病例数。分析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与AIS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AIS患者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GC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呈显著性相关(P0. 01),与年龄、性别、血压无显著性相关(P0. 05)。随访3个月,死亡17例,存活43例,死亡组入院时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 01)。结论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明显提高,可能是评价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卒中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实施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卒中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实施者,在患者出院前2 d、出院后1周,分别采取问卷调查与电话回访方式,调查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需求和需求方式.结果 (1)出院前2 d,被调查者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低,82%实施者不知道家庭肠内营养制剂种类,90%~93%实施者不知道如何计算患者的营养需要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装置器具种类、家庭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种类等知识;(2)出院前2 d,被调查者对肠内营养液的保存消毒方法健康教育需求最高,达97%;出院后1周,被调查者对肠内营养停止时机健康教育需求最高,达70%.(3)出院前2 d,被调查者对医务人员讲解及演示(97%)、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指导(92%)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最高;而出院后1周,被调查者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方式倾向于通过电话(80%)、向专业人员咨询(75%).结论 卒中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实施者对相关健康知识了解十分匮乏,有待于医护人员加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实施前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实施过程中针对性的强化,从而使之更好地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3 a的18名护士进行目标管理培训.结果 0.5 a内18名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由原80%提高到96%.1 a内技术操作合格率由原80%提高到95.5%.专科仪器的使用熟练率由原87%提高到100%.护理质量名列全院前茅.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院内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均获得第一.结论 目标管理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32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32例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34.4%(11/32),胫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为28.1%(9/3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65.6%(21/32);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8.8%(22/32);尺神经运动神经检查异常率56.2%(18/32);尺神经感觉神经检查异常率62.5%(20/32).肌电图检查共发现异常22例(临床诊断13例,未诊断9例),异常率为68.7%(22/32).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10例,均未获得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异常率(40.6%)与神经肌电图诊断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利于提高化疔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8.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1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有效替代方法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方法分别从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开展的15例手术术后均恢复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作为替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方法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28例儿童至成人过渡期的癫痫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调查其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总分(124.39±16.82)分,6个参与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参与就医决策、参与诉求、参与质询监督、参与信息互动、参与治疗照护和参与诊疗决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共患疾病种类、家庭结构类型、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为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和混合性发作疾病类型、流动家庭结构的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水平较高;提供多角度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能增加癫痫青少年参与健康照的意愿,有利于该群体由儿童至成人医疗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30.
多轴向高速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轴向高速旋转DSA(下称MAHS-RDSA)诊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 42例(对照组)行常规DSA检查,41例(实验组)行MAHS-RDSA检查,并将MAHS-R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及其成像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42例45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3个;实验组41例患者42个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42个.两组病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及显示载瘤动脉没有显著差异(P>0.05),MAHS-RDSA对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P<0.01),对瘤体的显示优于常规DSA(P<0.05),X线吸收剂量、面积剂量乘积及体位数明显低于常规DSA(P<0.01),造影剂用量少于常规DSA(P<0.05).结论:MAHS-RDS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毗邻关系,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对诊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