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于丽  轩姣  李晋宝 《上海医药》2016,(17):68-7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致中毒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在外用朱砂致汞中毒患者救治中,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症状和用药史,为医师提供朱砂成分信息,并提出检查尿汞浓度的建议,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诊断明确后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并开展用药监护。结果:急查患者尿汞浓度超标,经驱汞、保肝等治疗后,尿汞浓度降至正常,病情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能够在药物中毒救治中提供药品信息、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和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5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莫西林组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各250例。分别给予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莫西林组的过敏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4.4%、0.8%、8.8%、4.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依次为7.2%、6.0%、0、5.2%,阿莫西林组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的循环系统反应发生率高于阿莫西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安全性更高,可改善患者病情,有利于提高其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不同血药浓度对肾移植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肾移植术后服用西罗莫司治疗的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西罗莫司的血液浓度,比较分析不同血药浓度下肝肾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西罗莫司血药浓度≤8 ng/ml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肌转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分别为(65.26±12.68)U/L、(70.19±13.66)U/L、(11.05±9.64)μmol/L,显著低于>8 ng/m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4~8 ng/ml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82.64±17.32)ml/(min·70 kg),显著高于<4 ng/ml组、>8 ng/m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采用西罗莫司行免疫抑制治疗时,血药浓度控制在4~8 ng/ml最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散结汤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给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静滴,长春新碱静推,口服泼尼松,化疗前后给予昂丹司琼止吐,并配合护胃、保肝等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散结汤进行联合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明显升高,CD_8~+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散结汤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药物利用评价(DUE)模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证。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干预前)采用头孢吡肟的出院病历110份作为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再次抽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头孢吡肟的出院病历110份作为观察组。按照DUE模式的步骤,采用回顾性方法来搜集资料,开展头孢吡肟的DUE模式的实践,比较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头孢吡肟药物的适应证和用药指征合格率、开具处方合格、给药频率合格率分别为78.18%、61.82%、70.00%;观察组分别为97.27%、91.82%、93.6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较新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DUE可以有效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探讨Foxo1-KLF2-S1P1在MG患者胸腺的表达,分析其对胸腺T细胞输出的影响。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o1、KLF2、S1P1及CD62L、CCR7、CD69的表达;制作胸腺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了解Foxo1、S1P1、CD62L、CD69、CCR7在胸腺组织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Foxo1、S1P1、CCR7在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都有表达,主要分布在髓质区,MG患者胸腺组织髓质区扩大,Foxo1、S1P1、CCR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G胸腺组织Foxo1、KLF2、S1P1、CCR7、CD69的m RNA的水平表达显著增高(分别是5.36±0.728、1.43±2.71、6.1±1.033、5.0±0.932、4.97±1.112,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MG患者Foxo1-KLF2-S1P1高表达可能是MG患者胸腺细胞的异常输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盘龙七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与对照组的6.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盘龙七片治疗可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膝骨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等三联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研究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铝碳酸镁三联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70.45%;研究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91%、11.36%.结论:应用莫沙必利、泮托拉唑、铝碳酸镁三联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及使用二类精神药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品处方14 784张,以限定日剂量(DDD)和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合理性。结果 通过对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统计发现,年龄在51~65岁范围内的患者占比最高,为38.136%(5 638/14 784),年龄<35岁的患者占比最低,为14.269%(2 109/1 478)。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560%(8 214/14 78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种类型的口服二类精神药品中,艾司唑仑的处方数占比最高,为26.569%(3 928/14 784),阿普唑仑的使用频率最高,艾司唑仑位居第二位,非苯二氮类的右佐匹克隆使用频率较低,巴比妥类的苯巴比妥片使用频率最低。结论 本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30.
目的:基于细菌耐药状况分析心脏瓣膜择期手术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活动后胸闷10年,近3个月胸闷加重”入院,其心脏彩超示二尖瓣重度狭窄合并轻度返流+三尖瓣重度返流,遂诊断为心脏瓣膜病,考虑择期手术;在入院的第2天和第15天,患者都出现了发热和感染指标异常的情况,且血培养都检出了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根据其药敏结果先后建议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和美罗培南,之后患者好转;入院第43天(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感染指标再次明显异常,且发生感染性休克,遂经验性予美罗培南;之后行痰培养,检出产酸克雷伯菌,药敏试验显示其对美罗培南耐药,且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阳性,故临床药师建议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10 d后,患者感染指征消失,痰培养连续2次回报阴性。结果:临床药师在对感染患者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的过程中,既要积极明确感染的病原菌,还应尽量掌握其耐药特点,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