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4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655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2029篇
内科学   780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564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10147篇
预防医学   188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844篇
  9篇
中国医学   4208篇
肿瘤学   327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1038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902篇
  2015年   723篇
  2014年   1546篇
  2013年   1549篇
  2012年   1606篇
  2011年   1630篇
  2010年   1521篇
  2009年   1641篇
  2008年   1626篇
  2007年   1626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032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连续使用不同时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胰腺炎大鼠肠道真菌增殖的变化与肠道真菌易位的关系。方法:100只大鼠分为A组和P组,每组50只,A组为正常大鼠使用抗生素,P组为胰腺炎大鼠使用抗生素,每组按使用抗生素观察时间0、3、6、9、12天,随机分为5亚组,即甲、乙、丙、丁和戊亚组,甲亚纽为使用前对照组,各组用相同剂量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于相应时间内取肠内容物、肠系膜、胰腺、肺组织及血作真菌培养,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1—3-G)水平。结果:A组及P组均用药3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增殖,6天肠道真菌增殖明显,A组用药9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易位:P组用药6天后开始出现肠道真菌易住。在使用相同时间的抗生素时段P组肠道真菌增殖或易位均比A组多。1—3-G水平与肠道真菌增殖及易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连续长时间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肠道真菌明显增殖,并与肠外真菌易住有关,胰腺炎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6~9天后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合适的,胰腺炎大鼠肠道真菌增殖或易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2.
我院肛肠外科于2007年5月-2008年7月,采用宁痔洗液治疗急性痔140例,并与西药治疗126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啶含漱液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52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复方氯己啶含漱液冲洗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对照组用常规根管冲洗剂冲洗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后3个月,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氯己啶含漱液冲洗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的临床方法、适应症和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回归性采集2004—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股骨头骨骺坏死病例30例(31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4岁,平均7岁。采用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随访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及髋关节功能。结果:随访病例中,患儿的头骺高度明显增加,有的恢复同心圆,优良率85.7%。结论:中药多途径用药治疗股骨头骨骺坏死能改善患者疼痛,跛行,恢复髋关节功能以及X线表现,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鏊。  相似文献   
55.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吸人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B组采用TCI系统Marstl模型输注丙泊酚,C组吸入异氟醚,B组和C组均联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期间9个时点无创SBP、DBP和HR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和剂量.结果:B组或C组SBP、DBP在切皮、腹腔探查、拔管期波动较小(P<0.05).B组HR在关腹至拔管期相对稳定(P<0.01).A组使用尼卡地平次数较B组或C组增多(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稳定,以丙泊酚TCI联合硬膜外麻组心率最稳定.  相似文献   
56.
急诊室的工作集初诊、抢救、治疗、护理为一体,既是一个综合性诊疗科室,又是一个抢救病人的重要科室。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既要不断树立和提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和各种常见急症的的临床特点及具体的抢救技术。以合作和独立工作的姿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必要时还可灵活机动独立进行初步抢救,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将笔在急诊室工作的体会,与同行共同探讨,搞好急诊室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7.
按压耳穴胃治疗呃逆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虽为小症 ,但患者常自感痛苦难言 ,尤其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笔者于临床中采取按压耳穴胃治疗呃逆 4 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 4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小者 3岁 ,最大者 6 5岁 ;病程短者 2小时 ,最长者 3天 ;原发者 31例 ,继发者 6例 ,外科手术后 3例。2 治疗方法取耳穴胃 ,以王不留行籽外加胶布按压 ,取穴宜准确 ,并以手之拇指及食指按压 ,约 5~ 10分钟 ,按压时以患者感疼痛 ,且伴耳发热、发烫感为佳。在没有王不留行籽的情况下 ,可以手之拇指及食指直接按压 ,以…  相似文献   
58.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78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其死亡率、致残率均居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 ,被列为现今人类三大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 ,会留下许多并发症 ,而患有精神抑郁症的患者不在少数 ,约占 3 0 % -5 0 % ,这对中风患者各种功能的康复 ,重返社会 ,回归家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和阻碍。我院针灸科自 2 0 0 0年以来 ,对 7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采取了针刺治疗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 ,男 5 5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78岁 ,平均年龄 62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5 2例 ,出血性中风患者 2 6例 ,均为第 1次发病 …  相似文献   
59.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喁、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笔者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拔罐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试剂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scrylamid gel electrophoresis,PAGE)薄层凝胶扫描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比细菌型多一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形成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在特异性PCR反应中可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有差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