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47岁,既往健康。因发热1周,伴咳嗽、咳痰4天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11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心脏听诊(-),两肺呼吸音稍增粗,未闻及明显哕音,肝脾未触及,无杵状指。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中性粒细胞70.7%,C反应蛋白60.2mg/L,血沉33mm/h,血气分析正常,  相似文献   
132.
非洲地区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保证赴利比里亚维和军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为使相关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取得更好的效果,对赴利比里亚的528名中国维和军人和648名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塞)军人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3.
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评估新型复合抗原ESAT-6/CFP-10/Rv3425/Rv3248c在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血常规标本50例和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标本40例,分别作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分离PBMC,应用新型复合ESAT-6/CFP-10/Rv3425/Rv3248c与ESAT-6/CFP-10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对受试者标本进行ELISPOT实验,检测两者斑点形成的细胞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复合抗原ESAT-6/CFP-10/Rv3425/Rv3248c与ESAT-6/CFP-10融合蛋白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率依次为86%(43/50)、82%(41/50),特异度依次为82.5%(33/40)、85%(34/40)。研究表明,应用新型复合蛋白ESAT-6/CFP-10/Rv3425/Rv3248c作为抗原建立的ELISPOT法辅助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中国药房》2015,(32):4589-459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就早期经验性抗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抗真菌治疗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先后建议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0 mg,ivgtt,q12 h抗真菌;停用夫西地酸,改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po,bid抗真菌;予美罗培南0.5 g,ivgtt,q6 h抗感染。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过16 d的治疗,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并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在药物治疗中协助医师决策,制订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5.
《中国药房》2015,(17):2334-2336
目的:为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提取该院信息系统中2012年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的信息,整理出适应证、用药频次、剂量、溶剂选择、配伍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资料,分析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结果:共提取出3 308例患者信息。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0.83岁;有适应证用药率为95.80%;溶剂选择符合率为77.09%;配伍使用符合率为93.95%;超剂量使用1例、不良反应15例。结论:该院参麦注射液的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剂选择、配伍使用不符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36.
目的随访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防治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在多中心选择亚急性或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A组)110例,分别接受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B组)11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随访18个月。结果在随访18个月时,A组患者全部生存,其中25.6%(10/39)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改用拉米夫定治疗,21.1%(15/71)接受拉米夫定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死亡5例(9.4%),接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死亡6例(10.5%),18.2%(18/99)生存者改用阿德福韦继续治疗。拉米夫定治疗使超过80%患者血清HBVDNA转阴,α-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患者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不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者高。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长期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对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有明显的疗效。由于本组α-干扰素和苦参碱的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其中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P53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P53基因甲基化的影响,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TP剂量依赖性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40 ng/ml时的抑制率达(73.5±3.02)%,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 ng/ml。TP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中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P<0.05,P<0.01);TP作用后P53基因的高甲基化被逆转,并呈剂量依赖性;TP可显著增强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论:TP可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使P53基因去甲基化,促进P5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在淡豆豉发酵过程中桑叶、青蒿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样品分4组:每组均含黑大豆300g,组2含青蒿30g,组3含桑叶30g,组4含青蒿、桑叶各30g。发酵21d。采用HPLC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3%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1nm。测定发酵过程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含量变化。结果: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各组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苷元含量呈增加趋势,12d后变化趋于稳定。组4的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显著低于组2、3(P<0.01),多数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显著高于组2、3(P<0.01)。结论:在淡豆豉发酵过程,桑叶、青蒿可以促进大豆异黄酮苷向苷元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COPD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滴以及口服氯沙坦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地高辛以及呋塞米口服作强心、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平均起效天数为6.6 d,对照组有效率为62.5%,平均起效天数为9.2d。治疗组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则较为集中出现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结论米力农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较传统治疗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