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羊水过少对晚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5~2013-04间我院104例羊水过少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羊水指数(AFI)分组。A组孕产妇AFI小于5 cm,B组孕产妇AFI 5~8 cm。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发现,B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发现,B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检查时应重视AFI,AFI越小,妊娠结局越差。当AFI小于5 cm时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AFI 5~8 cm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2.
陈凤飞 《海南医学》2015,(4):580-58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就患儿性别、是否按时接种卡介苗(BCG)、喂养方式、湿疹史、是否为肥胖、特应性体质、哮喘家族史、是否饲养宠物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72例,发生率为27.17%。接种BCG、特应性体质、湿疹史、哮喘家族史、肥胖及母乳喂养与哮喘发生相关,而性别与是否饲养宠物与发生哮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应性体质、湿疹史、肥胖和哮喘家族史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而及时接种BCG及母乳喂养对哮喘发生有保护作用,需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23.
刘睿  史南  曾瀚庆 《海南医学》2015,(2):172-174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应用盐酸沙格雷酯后续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采用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成功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率以及截肢、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间歇性跛行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其他时段的截肢、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ABI指数较术前均有较大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各时段的ABI指数和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间歇性跛行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对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探讨不同的康复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焦虑、镇痛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20年6月于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骨科门诊收入院的退行性膝关节炎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岁,均为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排除存在既往膝关节手术史、下肢其他关节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所有患者由同一高年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加速康复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措施,记录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住院指标。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系统评分(SAS)、膝关节综合评分(AK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记录患者自手术至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手术相关性感染、DVT、假体松动、关节返修、骨关节炎进展等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球形检验,若不满足球型分布,需采用Green house-Geisser方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t=8.618)、住院时间(t=4.116)较短,首次下床时间(t=16.360)较早,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总花费较少(t=16.359、5.839,均为P<0.05)。经治疗,两组VA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AKS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AS、VAS、AKS及SF-36评分均不满足球型分布,实验组SA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5.201、9.018),AKS评分(F=7.231、10.205)、SF-36评分(F=20.102、7.11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无交互作用(均为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可优化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指标,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缓解焦虑,提高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双侧后牙游离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卡环式可摘义齿局部修复术,观察组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初佩戴义齿时和佩戴义齿1年后的咀嚼效率、固位力、牙龈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义齿总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佩戴1年后的咀嚼效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62±0.1)%vs (0.72±0.11)%,P<0.05],而观察组则无明显下降[(0.75± 0.05)%vs (0.73±0.14)%,P>0.05];两组义齿固位力佩戴1年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7.64±0.18) g vs (6.72±0.09) g、对照组:(7.61±0.15) g vs (5.21±0.37) g,P<0.05],而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佩戴1年后牙龈指数明显恶化[(0.74±0.21) vs (1.22±0.47),P<0.05],而观察组则无明显变化[(0.78±0.26) vs (0.89±0.34),P>0.05];两组义齿佩戴1年后牙周探针深度均明显增长[观察组:(1.81±0.06) mm vs (1.92±0.03) mm、对照组:(1.80±0.05) mm vs (1.93±0.05) mm, 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义齿总满意率为100%(3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1%(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后牙游离缺失实施栓体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具有更好的义齿修复效果,且稳定性更长久,造型美观,应用价值好.  相似文献   
28.
方锋凯  肖丽珍 《海南医学》2016,(23):3880-3882
目的 探讨产前多普勒超声诊断单脐动脉、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与畸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胎儿220例,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脐动脉胎儿160例(A组)和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60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胎儿合并畸形的情况.结果 A组胎儿中有46例合并畸形,检出率为28.8%;46例合并畸形胎儿中15例为心脏异常,11例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10例为神经系统异常,其他为骨骼及肢体异常、胸部异常及颜面部异常,分别为5例、3例与2例.B组胎儿中15例合并畸形,检出率为25.0%;15例合并畸形胎儿中4例为心脏异常,4例为骨骼及肢体异常,3例为神经系统异常,2例为消化系统异常,1例胸部异常,1例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结论 患有单脐动脉、持续性右脐静脉的胎儿具有较高合并畸形的概率,临床上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对预防胎儿畸形,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非膀胱肿瘤手术中切术的正常膀胱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标本黏膜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与表达强度通过免疫组化SP法联合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标本中的MMP-2、MMP-9的表达比对照组标本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2、MMP-9在正常膀胱上皮呈阴性表达;观察组标本中的MMP-2、MMP-9呈现高表达状态,且表达强度随着疾病分期、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存在MMP-2、MMP-9的参与,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MP-2、MMP-9的表达对其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周莲  符明昌  羊文芳 《海南医学》2016,(18):2965-296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4例AID患者和103例非AID患者(对照组),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将194例AID患者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组、干燥综合征(SS)组、硬皮病(PSS)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和过敏性紫癜(AP)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所有患者的ANA和ANA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检出ANA、Ul-SnRNP、抗dsDNA、抗SSA、抗SSB、抗核小体和抗组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AID患者中ANA检测均呈阳性,其中SLE组阳性率最高,达93.5%,其次分别为MCTD组(85.0%)、SS组(79.2%)、PSS组(69.2%)、RA组(35.8%)、AP组(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主要表达抗组蛋白(47.7%),明显高于对照组(1.0%)。SLE组主要表达抗SmDl (37.9%)、抗dsDNA (66.1%)、抗SSA (41.9%)、抗核小体(77.4%)和抗组蛋白(3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主要表达抗SSA (58.3%)和抗SSB (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CTD组主要表达Ul-SnRNP (35.0%)、抗SSA (60.0%)和抗SSB (3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SS组和AP组主要表达抗Scl-70(46.1%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ANA阳性患者检出97例ANAs阳性,符合率74.6%;64例ANA阴性患者检出58例ANAs阴性,符合率为90.6%;AID患者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和核均质型为主,其他核型较少见;核颗粒型多为抗SSA (48.5%)、抗SSB (23.7%)和抗组蛋白(26.8%),核均质型多为抗dsDNA (28.9%)、抗核小体(29.9%)和抗组蛋白(25.7%)。结论 ANA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缺乏特异性,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对AI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