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哮喘患者(急性组)和56例慢性哮喘患者(慢性组)外周血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2、γ-IFN)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并选择60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与慢性组及对照组比较,急性组IL-2和1-IFN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4、IL-5、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慢性组γ-IF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哮喘’防治中应重视对失衡的细胞因子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必兰在活髓前牙牙体预备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必兰对前牙进行浸润麻醉,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麻醉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评价及医生评价的麻醉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必兰对活髓前牙的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3.
吴开毅  刘南午 《山东医药》2011,51(43):95-9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纤溶酶溶栓、疗程7d,观察组同时应用依达拉奉治疗14d,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0.8%、总有效率为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分别为53.8%、69.2%及26.9%,组间比较P〈0.01或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4.
李炜  黄定洲 《海南医学》2011,22(16):75-76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手术方式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根治术5例,胃癌姑息切除术14例,单纯修补术9例,穿孔修补+胃空肠吻合术4例。本组死亡2例,以上4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1.2个月、18.5个月、4.6个月、6.5个月。病理分型以中低分化腺癌多见(21/32,65.6%)。结论胃癌穿孔应积极急诊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合理的术式、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如患者情况允许,应尽可能行胃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5.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器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  黄定洲 《海南医学》2011,22(17):80-81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10年6月对36例低位直肠癌行Dixon’s手术中应用吻合器作结肠直肠端端吻合。结果36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5.56%),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因吻合口狭窄致大便变细,经扩肛后逐步治愈;切口感染1例。全组随访0.5~5年,Dixon’s术后8个月吻合口复发1例,术后13个月盆腔复发1例,复发率为5.56%。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器的应用简便快速,安全可靠,可以扩大Dixon’s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6.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提高静脉炎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感染科输液引起静脉炎患者15例,观察组8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采用红外线照射20 min+碘伏涂擦(大于红肿周围4 cm),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20 min,每日2次.结果 碘伏涂擦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静脉炎疗效显效.结论 采用碘伏涂擦配合红外线照射显效及治愈时间均较硫酸镁湿热敷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易行,未见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夫妇单纯治疗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后妊娠的情况。方法对569对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的不孕不育夫妇,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或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之后B超监测卵泡并指导性生活。结果 569例不孕妇女,95例(16.70%)妊娠,其中足月分娩73例(76.84%),早产3例(3.16%),自然流产11例(11.58%),异位妊娠8例(8.42%)。结论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不孕不育夫妇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查及治疗,同时也是提高不孕不育夫妇受孕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在麻疹控制预防工作中应用强化免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地区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对麻疹的控制预防工作中实施强化免疫,并与2015年1月—12月的常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比较麻疹患病率及儿童疫苗漏种情况.结果 实施强化免疫防护行为后,本地区患麻疹的概率(6.82%)以及儿童疫苗漏种率(0.93%)显著低于实施前(32.65%,2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疹的控制预防工作中强化免疫干预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60岁以上冠心病人群血管内超声结果,找出其与不同程度尿酸血症的相关性,为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2018年2月儋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60岁以上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并测量患者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对两组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纳入的 384 例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浓度分为低(<200 μmol/L)、中(200~<400 μmol/L)和高(≥ 400 μmol/L)尿酸血症3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浓度的升高和男性基本生理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 < 0.05),但这种关联在女性患者中并未观察到(P > 0.05)。尽管3组患者在血管外弹力膜面积、脂质池面积、斑块体积、斑块最大/最小厚度和平均血管直径方面相似,但高浓度血清尿酸(高/中尿酸血症)患者斑块的面积显著大于低浓度血清尿酸患者(低尿酸血症)(P < 0.05),而其斑块纤维帽厚度却显著低于低尿酸血症组患者(P < 0.05)。与之相一致,血清尿酸水平的提高和钙化冠脉斑块的比例,尤其是深部钙化冠脉斑块的比例呈正相关性。结论:高血清尿酸60岁以上患者的冠心病斑块呈现不稳定性:纤维帽变薄、斑块面积和钙化现象增加。通过控制血清尿酸浓度来改善冠心病斑块不稳定的特征将是临床治疗这类患者人群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