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 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 患者400 例作为研 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生 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持续观察3 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 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 (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 个月性生活次 数与性高潮频率都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生物反馈 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FSD 能有效改善膀胱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 度,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GAS5(lncRNA-GAS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集40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40例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就诊患者的子宫内膜的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两种不同的子宫内膜组织中lncRNA-GAS5的表达,并结合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将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lncRNA-GAS5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GAS5在期别较晚(Ⅲ~Ⅳ期)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低表达,低于期别较早(Ⅰ~Ⅱ期)的患者;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ncRNA-GAS5呈现低表达,低于无转移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不同年龄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ncRNA-GAS5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GAS5表达下调,在期别较晚(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也呈现低表达,lncRNA-GAS5可能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 探讨镇痛泵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泵组.2组同样给予降压、减慢心率、吸氧等基础治疗,镇痛泵组(25例)应用镇痛泵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止痛方法.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急性期内硝酸甘油、硝普钠、美托洛尔用量,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镇痛泵组患者镇痛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硝普钠及美托洛尔的用药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镇痛泵可显著减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疼痛,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明显减轻心血管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 CI 1.11~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 CI 1.06~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 95% CI 1.88~53.49)和Bp点 (OR=5.57, 95% CI 1.19~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 OR=1.54, 95% CI 1.14~2.09)和D点(OR=2.61, 95% 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关间质中呈异质性表达,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与未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分期的增加,其表达量越来越高(P<0.01),PINCH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PINCH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可能利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示PINCH蛋白可作为肿瘤相关间质标志物来预测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8.
李海莲  黄丽霞 《河北医药》2010,32(20):2897-2897
患者,女,27岁,于2009年5月5日10:00入院。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耳呜,周身无力,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稀便,3次/d,无脓血便,无腹痛,无明显心悸,未予以诊治。入院10min前患者排便时出现晕厥,伴出汗,大便失禁,伴意识丧失约10min,自行清醒,无抽搐,急呼120到我院急诊科。  相似文献   
69.
刘某,女,48岁.既往月经规律,近五年月经紊乱,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伴血块.五天前于劳累后阴道大量出血,伴大血块,因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就诊.经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行诊刮术,术后给予止血激素综合治疗,阴道出血逐渐停止.  相似文献   
70.
正常育龄妇女每个月来1次月经,从本次月经来潮开始到下次月经来潮第l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如从避孕方面考虑,可以将妇女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安全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停止性生活的一种避孕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避孕方法,在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问世之前是国内外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