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链球菌(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30),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法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127±0.021、0.128±0.019 vs 0.018±0.002(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0.076±0.016 vs 0.085±0.010(P〈0.01)。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以改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30名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PINCH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INCH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8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 (36/58)和67.2% (39/58)]高于正常宫颈上皮(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512、12.534,P均<0.001).PINCH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x2值分别为9.090、8.263,P均<0.01).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x2值分别为10.775、13.496、5.001,P均<0.05).PINCH蛋白及VECF-C蛋白表达有关联(C =0.341,P<0.01).结论 PINCH和VEGF-C可能协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在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葛静  孟亚丽  刘晶  李菁菁  张红真  谢磊 《河北医药》2013,35(11):1613-1614
目的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LK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12例,癌旁组织18例,卵巢上皮性癌6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LK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卵巢良性、癌旁组织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72,P<0.05);且ILK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低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及有无腹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ILK蛋白与卵巢癌的恶性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4.
子痫前期-子痫患者TM及IL-6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子痫患者10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50例,子痫组50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TM和IL-6水平。结果 (1)子痫前期组和子痫组TM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子痫组TM和IL-6水平较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TM和IL-6呈明显正相关(r=0.762,P=0.001)。结论 TM和IL-6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M和IL-6在子痫前期-子痫发病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nm23-H1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30例CIN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PINCH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33.3%(10/30)、70.0%(42/6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70.0%(21/30)、46.7%(28/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PINCH和nm23-H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PINCH和nm23-H1在C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均有相关性(C值分别为0.697和0.531,P〈0.01)。结论 PINCH蛋白和nm23-H1蛋白可能协同参与了调控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宫颈鳞癌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6.
茹秀丽  李义飞 《河北医药》2011,33(2):241-242
宫颈糜烂是已婚女性常见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演变为宫颈癌。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但以局部治疗为主,我院妇科门诊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用宫糜托治疗宫颈糜烂11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PINCH蛋白和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38.8%、72.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1.1%、80.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及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INCH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作用时间有关(P<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5)。结论 PINCH、COX-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脂代谢、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120例GDM孕妇,年龄20~35岁,孕周24~28周,简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联合组孕妇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血脂、血清Visfatin、Vaspin、母婴结局。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Visfatin、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剖宫产、羊水过多、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有利于调节GDM孕妇的脂代谢,降低血清Visfatin、Vaspin水平,血糖控制效果良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产前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盆底肌肉力量强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孕妇,孕36周时单次采集孕妇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根据维生素D水平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维生素D水平15ng/ml、阴道分娩为Ⅰ组(n=42),维生素D水平15ng/ml、剖宫产为Ⅱ组(n=48),维生素D水平≥15ng/ml、阴道分娩为Ⅲ组(n=24),维生素D水平≥15ng/ml、剖宫产为Ⅳ组(n=34)。记录所有孕妇的每周妊娠状态,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孕前体质指数(BMI)。产后8~10周,采用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估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测量产妇盆底肌力(PFMS)。结果: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分别有63.6%(42/66)和58.5%(48/82)的孕妇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Ⅳ组产后PMFS最高,Ⅰ组最低。阴道分娩组中,维生素D缺乏组产妇PFMS显著低于正常产妇(t=3.213,P=0.001)。维生素D水平与肌肉力量耐力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维生素D水平均与PMFS呈正相关(r=0.425,P=0.000;r=0.334,P=0.013)。阴道分娩组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PFMS呈负相关(r=-0.209,P=0.044),而在剖宫产组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剖宫产组中,UDI评分和PMFS呈负相关(r=-0.522,P=0.000),而在阴道分娩组中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组(B=0.451,P=0.001)、阴道分娩组(B=0.311,P=0.001)维生素D水平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P0.05,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PFMS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维生素D水平升高PFMS也升高。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孕妇产后PMFS降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 MBD4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45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 MBD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BD4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及25%,呈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BD4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无相关性。结论MBD4蛋白的缺失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及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