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9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58篇
预防医学   240篇
药学   199篇
中国医学   382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究非编码 RNA GlmY 对伤寒沙门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自杀质粒pGMB151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制备 glmY 缺陷株;用96孔微量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菌株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qRT PCR分析glmY 缺陷株及野生株中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制备glmY缺陷株;细菌生物膜形成实验表明,与野生株相比,glmY缺陷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qRT PCR分析结果显示,GlmY缺失后卷曲菌毛合成相关基因csgD和csgA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伤寒沙门菌非编码 RNA GlmY可通过上调csgD和csgA的表达促进卷曲菌毛合成,进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2.
[摘要]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ligand 12 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L12-CXCR4)轴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 分析TCGA GBM基因数据库中CXCR4 mRNA在不同胶质瘤分子分型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差异及其对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经不同浓度CXCL12 (0、20、40、60、80、100 ng/mL)及20 μmol/L普乐沙福(选择性CXCR4拮抗剂)预处理48 h,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OLIG2、E-钙黏蛋白、YKL-40、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TCGA GBM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胶质瘤患者CXCR4 mRNA表达显著增高,且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间质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CXCR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前神经型胶质母细胞瘤(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CXCL12组细胞间质型相关蛋白YKL-40、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前神经型相关蛋白OLIG2、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给予普乐沙福处理后,与CXCL12组相比,人胶质瘤LN428、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且间质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前神经型相关指标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CXCL12-CXCR4轴具有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前神经间质转化,及迁移和侵袭、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摘要]目的: 探讨菊花硫磺熏蒸前后挥发油类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硫熏前后菊花中的挥发油,通过GC MS/MS联用技术对比菊花硫熏前后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 从硫熏前菊花挥发油中检测出201个色谱峰,硫熏后菊花挥发油中检测出227个,菊花硫磺熏蒸前后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7个,硫熏后新出现72个成分,消失了50个成分。结论: 硫熏前后菊花挥发油成分、数量和含量发生较大变化,为探索硫熏菊花和其他硫熏中药的区分鉴别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64.
[摘要]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S. Typhi) 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应激条件下非编码RNA ArpH的表达水平,以及双组分调节系统和氧应激调节因子对ArpH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RNA印迹、qRT PCR分析伤寒沙门菌在不同生长期ArpH的表达;利用qRT PCR分析伤寒沙门菌在酸、氧、高渗和热等不同应激环境下ArpH的表达;利用qRT PCR分析伤寒沙门菌双组分调节系统基因(ompR、rcsB)和氧应激调节因子基因(oxyR)对ArpH表达的影响。结果: ArpH在伤寒沙门菌的对数晚期表达量最高,在从对数早期开始到达稳态期的转变中,其表达量逐渐增加,而进入稳态期后明显回落;ArpH表达水平在酸应激下明显下降,氧应激下明显增高,而高渗应激和42℃热应激下ArpH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当ompR、rcsB和oxyR基因缺失时,ArpH表达量均明显下降。结论: ArpH参与伤寒沙门菌对酸、氧应激的调节;伤寒沙门菌双组分调节系统OmpR、RcsB和氧应激调节因子OxyR对ArpH均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5.
VI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是存在于约25%革兰阴性细菌中的一种分泌系统。研究表明T6SS不仅具有对抗其他细菌和杀伤真核宿主细胞的能力,还与细菌的生存及致病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T6SS在不同菌种中表达与功能差异较大,多种致病菌T6SS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讨论。本文主要对T6SS的结构、表达及其功能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亚抑菌浓度茅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毒力因子如α溶血素等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茅苍术挥发油对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吸光度测量等方法体外检测亚抑菌浓度茅苍术挥发油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产量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亚抑菌浓度挥发油对AgrA和Hl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茅苍术挥发油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标准菌株ATCC25923的MIC为0.0625%(v/v),临床菌株的MIC为0.03125%(v/v)。亚抑菌浓度茅苍术挥发油作用后4株菌株凝固酶的分泌受到抑制,标准菌株ATCC25923的凝固酶效价只有对照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菌株的凝固酶效价都只有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抑菌浓度茅苍术挥发油减弱了四株菌株的粘附能力,ATCC25923、SA1.5、SA2.3和SA4.12的粘附能力分别只有对照组的(53.71±6.56)%(P<0.01)、(53.10±9.39)%(P<0.01)、(74.70±9.00)%(P<0.01)和(45.62±21.22)%(P<0.01)。标准菌株ATCC25923和SA2.3的溶血活力受到亚抑菌浓度挥发油的显著抑制,溶血活力分别只有对照组的(18.48±23.88)%(P<0.01)和(1.63±4.18)%(P<0.01)。α-溶血素毒力基因Hla及其调控基因AgrA的表达受到了亚抑菌浓度挥发油的抑制,其表达水平分别只有对照组的(6.17±2.23)%(P<0.01)和(24.79±9.19)%(P<0.01)。结论茅苍术挥发油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且对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p53、PTEN、VE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份胃癌组织中p53、PTEN、VEGF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53、PTEN、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5%(44/80)、92.5%(74/80)、52.5%(42/80);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者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相关性亦不显著。结论 p53、VEGF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p53、VEGF、PTEN对胃癌肿瘤分化、浸润和转移等的诊断价值不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高转移肺癌细胞株95 D中特异表达的C3orf1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筛选高转移肺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差异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定量PCR检测验证该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该基因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DD—PCR得到9个差异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对应于C3orf1基因。定量PCR验证的结果表明,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被测试的5种肿瘤细胞。该基因的读码框长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2200。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7个类似表皮生长信号区,N端有一含有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并且还可能有3个2S-2Fe铁氧化还原蛋白铁硫结合信号区,2个维持自身静态平衡的VWFC信号区和2个硫解酶活性区。结论 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异常表达,可能是分泌型的生长因子类蛋白,刺激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9(KLF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配对的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用RT-PCR(28对)、Westernblot(4对)和免疫组化(全部标本)检测KLF9的表达,分析KLF9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28例配对标本中,21例(75%)胰腺癌组织中KLF9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KLF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免疫组化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KLF9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结果显示,KLF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8)和血管侵犯(P=0.006)有关。生存分析显示,KLF9阳性表达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KLF9阴性表达患者(41%、31%、16%vs.18%、6%、6%)、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KLF9阴性表达患者(21.05个月vs.11.82个月)(均P0.05)。结论:KLF9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且可能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 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