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常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其优点在于方法简单,对麻醉设备要求低,而且在手术中还能通过对话观察喉返神经的功能等。但此种麻醉方法也存在操作繁琐、阻滞程度不易掌握等缺点。本研究在经典的一点法颈丛阻滞基础上,以颈椎第4横突前结节作为骨性定位标志并作一定的改进,在甲状腺腺瘤摘除手术麻醉中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且减少了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丙泊酚在日间门诊舒适胃肠镜检查静脉麻醉中广泛使用,由于存在明显的注射疼痛和较高的静脉炎发生率[1],因此常选择前臂上段较粗静脉进行注射,以肘正中静脉最多。肘正中静脉深部毗邻肱二头肌腱膜、旋前圆肌腱膜及正中神经,一旦出现静脉注射渗漏,可造成严重后果,如神经损伤、骨筋膜综合征、关节痉挛、肌腱粘连等[2]。我院2012年共完成舒适胃镜检查静脉麻醉5780例,其中3例发生丙泊酚渗漏致肱二头肌腱炎,现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直接细针腰麻穿刺与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直接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对照组40例,采用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限制试穿2次、失败即改用"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细针腰麻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测定Bromage评分达到1、2分时的感觉阻滞平面及时间、术中最高阻滞平面、术中仰卧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在剖宫产手术中,试验组(细针直接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50.0%vs.80.0%,P<0.05)和总成功率(72.5%vs.90.0%,P<0.05)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Bromage评分达到1分与2分的时间及麻醉阻滞平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直接细针腰麻穿刺,脊麻穿刺成功率有待提高。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具有较高的脊麻穿刺一次成功率,能够有效辨识突破硬脊膜,减少术后头痛及腰背疼痛,达到微创的目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安全、有效使用普通喉罩的方法。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喉罩插入后以敷料填塞双侧颈项固定。试验组,诱导期面罩去氮吸氧就开始持续正压通气,观察气道压力并对气道顺应性做评估;喉罩插入后,分别在头颈保持正中后仰位和左、右侧偏转45°时测定气道密封压,并据此选择固定位置。结果对照组,二氧化碳气腹后喉罩通气漏气9例,试验组漏气2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面罩通气时气道压力维持在814 cmH2O,平均(12.51±1.69)cmH2O,与喉罩插入后[(14.65±2.24)cmH2O](Vt、RR未做调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喉罩插入后气道密封压测定结果:正中后仰位占优势的13例(26%),左或右单侧占优势的12例(24%)。结论去氮吸氧时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观测气道压力,对患者肺及气道顺应性重新评估;喉罩插入后测定不同的头颈位置时气道密封压并以此选择最佳位置固定,可以减少气腹后持续正压通气时漏气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疗效。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105例ASAⅠ级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33 mg/kg、0.05 mg/kg和生理盐水5 ml;3 min后,以100 mg/min缓慢注射丙泊酚2.2 mg/kg,根据宫颈钳夹和扩宫时患者的反应追加注射丙泊酚。观察并比较诱导前(T_0)、首剂量丙泊酚注射后(T_1)、扩宫后(T_2)和苏醒时(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手术时间(宫颈消毒始)、苏醒时间(首剂丙泊酚推注后至唤醒睁眼),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抑制(SpO_2≤93%)情况,术后5 min VAS评分,观察术中有无体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对术前阴道双合诊检查耐受程度、苏醒5 min后患者转运时的意识及动作协调性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手术完成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T1、T2时SBP、DBP和SpO_2均较T_0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T_2、T_3时与T_0时比较,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46,均P<0.05)。T_2、T_3时C组与B组比较,SB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和4.09,均P<0.05)。丙泊酚总量A组152.7 mg、B组137.6 mg、C组157.7 mg,A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11.58,P<0.01)。B组术后5 min VAS评分、术中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和C组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双合诊阴道检查的耐受性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Ⅱ级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33 mg/kg、0.05 mg/kg和生理盐水5 ml;3 min后,以100 mg/min缓慢注射丙泊酚2.2 mg/kg,根据宫颈钳夹和扩宫时患者的反应追加注射丙泊酚。观察并比较诱导前(T_0)、首剂量丙泊酚注射后(T_1)、扩宫后(T_2)和苏醒时(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手术时间(宫颈消毒始)、苏醒时间(首剂丙泊酚推注后至唤醒睁眼),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抑制(SpO_2≤93%)情况,术后5 min VAS评分,观察术中有无体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对术前阴道双合诊检查耐受程度、苏醒5 min后患者转运时的意识及动作协调性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手术完成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T1、T2时SBP、DBP和SpO_2均较T_0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T_2、T_3时与T_0时比较,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46,均P<0.05)。T_2、T_3时C组与B组比较,SB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和4.09,均P<0.05)。丙泊酚总量A组152.7 mg、B组137.6 mg、C组157.7 mg,A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11.58,P<0.01)。B组术后5 min VAS评分、术中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和C组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双合诊阴道检查的耐受性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7.66,均P<0.05)。B组苏醒后5 min意识恢复及肢体动作协调性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7.66,均P<0.05)。B组苏醒后5 min意识恢复及肢体动作协调性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5和4.88,均P<0.05)。结论地佐辛0.05 mg/kg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吸宫术后的子宫收缩性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加快患者无痛人流术后意识及定向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单侧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学习和使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掌握帝视内窥镜下找寻声门的方法与手法。 方法85例ASAⅠ-Ⅱ级拟行单侧甲状腺切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帝视内窥镜(D组,54例)和Macintosh直接喉镜(M组,31例)引导气管插管,统计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期间的循环波动。 结果首次学习和使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低于Macintosh直接喉镜组(48.1% vs 93.5%),插管时间明显延长[(58.9±37.8)s vs(28.5±11.2)s](P<0.01),但循环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帝视内窥镜有助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判断与处置,减少盲目插管可能引起的杓状软骨脱位和声嘶;初学者采用助手双手托下颌的方法可以有效拓展咽喉腔隙,声门显露和插管更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41例全髋或半髋手术患者随机分配进入腰硬联合麻醉组(L组,n=18)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组(Q组,n=23),留取术前(T0,基础值)、手术开始后1 h(T1)、2 h(T2)和手术结束后2 h(T3)、6 h(T4)、18 h(T5)血样(颈内静脉穿刺并采血),分别检测肠道黏膜损伤特异性指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以及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IL-6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T4~T5时达到峰值[(109.44±99.11)pg/ml],T2~T5时较T0时[(5.85±5.72)pg/m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5例完成完整的I-FABP数据采集和检测,发现术前、术中均有I-FABP浓度异常波动,其中19例T0时I-FABP≥1.0 ng/L,24例T1~T5时出现血浆I-FABP浓度明显升高(超过基础值浓度1倍);Q组T5时血浆I-FABP浓度[(2.906±2.813)ng/L]较T0时[(1.432±1.114)n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7,P<0.05),Q组T5时血浆I-FABP浓度[(2.906±2.813)ng/L]较L组[(0.927±0.873)n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1)。6例术中D-乳酸异常升高(超过基础值1倍),其中4例伴有I-FABP浓度剧烈改变(>5.0 ng/L,最高10.0 ng/L)。结论在老年髋部手术中存在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的客观依据,部分患者术前就存在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两种麻醉方式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与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全身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血浆I-FABP浓度持续升高,发生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
<正>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术中麻醉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使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实时采集麻醉机、监护仪等床旁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如实、准确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可以按需选择查看患者生命体征趋势曲线、压缩波形或实波形等图形,方便术中观察~([1]);实时记录患者用药、液体出入量以及不同操作步骤和处置后的循环呼吸改变,有利于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或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甚至对患者的容量状态有初步的评估,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避免不良循环事件发生。本文通过对5例俯卧位胸腰段后路椎体融合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趋势曲线的分段、分层分析,从麻醉记录单提取特征性循环改变信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