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后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并观察患肢静脉频谱图和血管二维声像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见患者血管走行恢复平直,静脉瓣活动柔软,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变化可见不同程度的起伏.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静脉回流速度提升(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较小,静脉回流速度较快(P<0.05).结论 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以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为例调查2021~2022年度广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应用现状,总结现阶段工伤职工辅具配置特点、存在的困难与改善建议,为完善工伤辅具配置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分析法、电话随访、数据统计等方法收集工伤职工的病种分布、配置辅具种类、各病种人均配置辅具数量、金额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情况;比较新旧版辅具配置政策调整幅度及统计分析新增辅具租赁服务现状。结果:156例广东省工伤职工适配辅具共739件,人均配置数量为4.4件,人均配置辅具金额为2.7万元,配置辅具后各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较配备前明显提高,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平均提高(8.7±10.9)分。结论:广东省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及应用在种类及支付金额方面均较前改善,配置适当辅具能提高工伤职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引入辅具配置评估机制,并推广医疗救治期的辅具租赁服务。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股四头肌痉挛对脑卒中患者跨越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顽固性呃逆疾病特点,评价中医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可行性、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喀左县中医院诊治的8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肌内注射东莨菪碱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中医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呃逆次数少于对照组,呃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常规用药比较,中医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舌针治疗小儿脑瘫并智力低下的疗效及对患儿受损脑组织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童康复门诊治疗的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头针组和联合组各60例,其中头针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头针针刺治疗,联合组在头针组基础上加用舌针针刺治疗,两组每周均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GMFM-88量表评分、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脑血流图检测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GMFM-88量表A、B、C、D、E和总评分,均高于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Gesell发育量评分,明显高于头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波幅值、转折高比值,明显高于头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入时间,明显低于头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头针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舌针治疗小儿脑瘫并智力低下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受损脑组织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的12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时间、发热时间、胸部X线病变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提高MPP患儿临床疗效,降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与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法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临床运动心肺康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查找制约重庆市临床运动心肺康复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为重庆市临床运动心肺发展、为医院与职能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115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科以及运动心肺康复进行统计与筛选,向其中开展运动心肺康复业务的6所医院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3份,有效问卷351份,对所得数据利用Epidata3.1及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重庆市临床运动心肺康复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重庆市115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科的设置率为41.7%,开展心脏康复、运动心肺康复的医院仅有6家;康复科床位数少,基本人员配备不足,医护人员比仅为2∶2.6,专职健康运动指导师人员严重缺乏。结论 重庆市临床运动心肺康复呈现出医院与地区相关政策建设滞后、康复治疗整体发展不平衡、发展起步晚、业务水平较低的滞后状态。缺乏专业健康运动指导师、医护人员整体认知不足,居民运动康复治疗接受度低、病源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炎症介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疗法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8. 33%(47/6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ODI评分、疼痛VAS、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1β、COX-2及PGE2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针刺联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炎症介质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9.
梁娇  黄培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58-4661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会阴穴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与肌电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上述值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精神病性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针灸会阴穴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预后与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减重 (bodyweightsupport ,BWS)步行训练是一种特定任务式训练 (task specifictraining) ,源于 1982年Rossignol等人用脊髓损伤的猫所进行的步行训练实验[1] 。 1986年 ,Barbeau等开始将其应用于偏瘫患者[2 ] 。这种训练方法不同于以往传统运动疗法 (physi caltherapy ,PT)中分别改善肌力、肌张力、关节分离运动和平衡能力等的专项训练 ,而是通过让患者不断重复步行周期的一整套复合动作来学习步行。传统方法取坐位或立位进行训练 ,直至患者具备步行能力 ;而减重步行训练在患者下肢尚无充分负重能力时即可直接开始步行练习[3] ,通过悬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