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17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03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低浓度丙烯腈(acrylonitrile,AN)对职业接触工人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腈纶厂50名作业工人[男性35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46.36±7.66)岁]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不接触任何毒物的50名普通工人[男性31人,平均年龄(46.42±7.19)岁]作为对照组,利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分别记作D0、D1、D2),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由此判断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 mediated dilation,NMD),3年后重复上述检查随访内皮功能。数据采用Intercooled Stata 10.0软件分析。结果 3年后随访接触组内皮功能,其指标明显低于入选当年 (FMD,7.62%±3.67% vs. 10.13%±2.94%,P<0.01;NMD,24.99%±8.45% vs.28.44%±6.18%,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FMD,7.62%±3.67% vs. 14.40%±4.29%,P<0.01;NMD,24.99%±8.45% vs. 33.82%±6.12%,P<0.01);对照组检查入选当年与随访第3年的FMD和NMD均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低浓度AN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存在一定损害;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可用于AN接触工人早期血管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2.
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研究中成药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0只新西兰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对照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测定药物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3、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5,P<0.01),前者对血清MMP3水平无明显作用。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类似,能降低斑块内CD34(P<0.01)、VEGF(P<0.01)和MMP3(P<0.01)的阳性面积,并抑制斑块内胶原增生(P<0.01),而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的影响不大。结论麝香保心丸与辛伐他汀的治疗,可以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因此可能具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上述作用主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LDL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3.
心肌梗死后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由于心肌梗死后早期普遍发生心室重构 ,很多患者进展为心力衰竭 ,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对心室重构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S)是重构的罪魁祸首 ,笔者就心肌梗死后重构与RAS系统的关系做一综述。1 什么是重构重构是心脏对损伤的基本反应 ,心室重构是指心肌损伤后由基因组表达改变引起的分子、细胞和间质的改变 ,分子改变表现为白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增加 ,细胞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调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殖等 ,间质的改… 相似文献
124.
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McGavin等[1] 将 12分钟步行试验用于评价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 ,此后 12分钟步行试验就用于测量一系列慢性肺病患者体育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后来Butland等[2 ] 发现 2分钟、6分钟和 12分钟步行试验的相关性很强 ,建议用 6分钟步行试验。 1985年Guyatt等[3 ] 完善了 6分钟步行试验并用于评价心衰患者的活动能力 ,从此 6分钟步行试验的应用由最初的评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转为评价心衰活动能力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1,2 ,4] 。因其安全、简单 ,对门诊患者也是一个辅助解释预后和选择治疗的有用工具。运动峰耗氧… 相似文献
125.
126.
患者男,20岁.因胸闷,气急、乏力伴晕厥1次于2008年8月25日入院.患者8月24只晚8时左右,突发胸闷、气急,伴四肢乏力,期商出现黑矇,随即意识丧失,尤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及口吐白沫,无外伤,持续约10 s后自行苏醒,无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但胸闷症状尤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期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就诊模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使用房颤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 筛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诊断为房颤或心房颤动的患者, 将新冠疫情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院的房颤患者设为A组, 将新冠疫情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院的房颤患者设为B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HA2DS2-VASc评分、就诊科室、合并疾病等信息, 并对两组患者就诊分布、合并症占比, 规律就诊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基本信息:纳入10 077例房颤患者, 平均年龄74.1岁, 其中男5 030例。A组3 420例(就诊次数11 804), B组6 657例(就诊次数21 268)。B组就诊患者平均年龄小于A组(74.62岁对73.81岁, P<0.001), 女性就诊占比高于A组[50.3%(5 936/11 804)对52.7%(11 214/21 268), P<0.001], CHA2DS2-VASc评分高于A组(2分对3分, P<0.001)。... 相似文献
128.
130.
袢利尿剂在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基石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循证学证据水平不足,不同的给药方式及剂量的临床疗效也莫衷一是.现对近年来有关袢利尿剂选择及用法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利尿剂的临床使用及研究方向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