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3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3篇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MMP-9、MMP-2及微量元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9例食管癌及16例癌旁组织中MMP-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用AA-67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管癌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两者的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MMP-2、MMP-9蛋白的表达在食管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9.3% vs 12.5%,71.4% vs 6.25%),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7% vs 47.6%,82.1% vs 52.3%),但在不同病理分型、年龄、性别、分期、分化程度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食管癌组织中Zn含量及Zn/Cu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Zn含量及Zn/Cu(8.13 μg/g±3.08 μg/g vs 11.63 μg±3.49 μg/g;7.50±3.65 vs 15.40±6.84),同时腺癌的Zn/Cu低于鳞癌的Zn/Cu(4.48±3.52 vs 8.02±3.45),食管腺癌组织中Se的含量显著高于食管鳞癌中Se的含量(0.91 μg/g±1.72 μg/g vs 0.29 μg±0.28 μg/g);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Zn含量及Zn/Cu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Zn含量及Zn/Cu(7.72 μg/g±3.03 μg/g vs 9.59 μg/g±3.06 μg/g;6.91±3.86 vs 9.93±4.81).而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分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食管癌中微量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MMP-2、MMP-9及微量元素Zn的含量及Zn/Cu与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微量元素、MMP-2与MMP-9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系统评价光动力治疗Barrett's食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4期)、Medline或PubMed(1978-2010)、EMbase(1978-2010)、Ovid(1978-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维普中刊数据库(1989-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0)、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8-2010).手工检索<中华消化杂志>等4种相关中文期刊、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所有检索到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光动力治疗Barrett's食管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731例患者),3个RCT结果显示,PDT治疗对消除轻度不典型增生安全有效(P<0.05),建议注射5-ALA后4-5h给予PDT治疗,认为低剂量PDT更为安全;3个RCT结果显示,PDT+奥美拉唑在消除Barrett's食管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减少腺癌发生上是有效的(P<0.05);3个RCT结果显示;PDT治疗Barrett's食管不典型增生效果优于APC治疗,但成本更高;1个RCT结果显示,PDT术后口服强的松不能减少食管狭窄的发生率.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我们认为,PDT治疗Barrett's食管的不典型增生、减少腺癌发生安全有效,推荐低剂量PDT治疗.但上述结果解释应慎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证据.  相似文献   
63.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8例(61.4%)位于上消化道;49例(38.6%)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7%)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8%);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3%。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炎症性肠病(IBD)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UC)还是克罗恩病(CD)都明显增多.5年前全国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住院病例数近14年较过去增加近5倍,由此推测的患病率分别为UC 11.6/105及CD 1.4/105,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患病率接近.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内镜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8-01~2009-08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进行MPS检查,对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变借助于ESD技术行内镜治疗.比较术前MPS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应用ESD技术治疗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mo后复查胃肠镜及MPS.结果: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34例,其中食管21例,胃11例,大肠2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变,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SD术前MPS诊断符合31例,诊断准确率91.18%.1mo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切除完全.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应用ESD技术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MPS和ESD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初步分离小鼠小肠抗生素肽.方法 将12只健康ICK小鼠剖腹切取从屈氏韧带到回盲部的小肠,以10%乙酸溶液冲洗肠腔收集灌洗液,并以30%乙酸溶液制备小肠组织匀浆,反复离心,聚乙二醇浓缩后透析,冰冻干燥,进行AU-PAGE、Tricine-SDS-PAGE、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或银染显示多肽条带,然后进行凝胶成像分析和杀菌试验.结果 小鼠小肠组织匀浆和灌洗液中均含有可杀灭细菌、真菌的抗生素多肤,其中组织匀浆中所含的此类多肽较多;小鼠小肠抗生素肽的杀菌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对不同细菌、真菌的杀灭作用也不同;小鼠小肠抗生素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3.0kD~14.3kD和29.0kD.结论 小鼠小肠含有多种抗生素肽,具有广谱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八味锡类散对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八味锡类散对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和八味锡类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以3%恶唑酮(溶于50%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灌肠后第2天开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0.15 mL 0.9%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肠,八味锡类散组以0.15 mL八味锡类散灌肠(0.2 mg/g),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以0.15 mL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灌肠(0.02 mg/g),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5 d后处死小鼠,进行结肠大体和组织学损伤的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occludin、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 结果:八味锡类散组DAI和结肠大体、组织学损伤计分的改善较模型组显著(P〈0.05),八味锡类散组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味锡类散组结肠组织中TLR4、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occludin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八味锡类散组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八味锡类散能有效缓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疗效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增强结肠黏膜屏障功能,下调异常增高的TLR4表达,减少NF-κB的激活,最终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并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8.
69.
内容结直肠癌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但理想的筛查方法发现,早期癌是可以治愈的。粪便隐血试验筛查证实可减少结肠直肠癌死亡率,且已被用于欧洲数个筛查项目。此外,筛查项目和纤维乙状结肠镜使用,通过去除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也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各胱甘肽(GTH)及丙二醛(MDA)的水平. [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高脂组(21只)与正常对照组(9只),分别用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饲养24周.根据高脂组大鼠体重增长程度,把高脂组大鼠分为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GTH和MDA的含量. [结果]肥胖组大鼠的体重和脂肪总重量较正常对照组及肥胖抵抗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肥胖抵抗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脂肪总重量较正常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大鼠血清GT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肥胖抵抗组大鼠血清GT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9),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与肥胖抵抗组大鼠血清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抵抗组大鼠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无差异,但高脂膳食可能诱导了其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