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Zhou WD  Chen QH  Chen QX 《药学学报》2010,45(5):548-55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与炎症有关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受性激素、炎症因子等因素的激活,在细胞凋亡、增殖、炎症、应激等多种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性激素和炎症之间的特殊调节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错综复杂的病理假说。p38MAPK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前景广阔。在信号通路水平上阻断和调控p38MAPK的表达和活性,有望成为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s-油酰丙醇胺对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I-CAM-1,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新鲜的脐带中分离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至3~9代,用不同浓度的s-油酰丙醇胺(10,50,100μmol/L)孵育12 h后,用TNF-α(20 ng/mL)孵育8 h,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VCAM-1,ICAM-1,E选择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其对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NF-α诱导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增加。s-油酰丙醇胺可以显著的抑制VCAM-1的表达,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而且对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THP-1)的黏附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ICAM-1,E-选择素的表达却没有影响。结论s-油酰丙醇胺和大多数的PPARα激动剂一样,能够抑制慢性炎症,减少单核细胞的黏附,抑制VCAM-1的表达,而对急性炎症没有作用,如对E-选择素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106例手术切除胃癌石蜡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E-cadherin、hMLH1、APC和MGMT4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在胃癌组织中,有1个以上基因甲基化者占72.6%;在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有1个以上基因甲基化者占4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胃癌组织的Laurén分型、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均有关(P〈0.05),但与Ming’s分型尢关(P〉0.05)。结论E—cadherin、hMLH1、APC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普遍存在于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小凹上皮中,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4.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及RFLP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病原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方法以利于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10种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采用通用引物PCR(UPPCR)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结果 RFLP电泳图谱呈现多态性,但半数菌的图谱两两相同或相似;SSCP电泳图谱各异,可以相互区分。结论 UPPCR-SSCP技术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病原菌。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长春花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长春花全草为原料进行分离提取,获得总生物碱层和水层两种提取物,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普通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两种提取物对QBC939细胞增殖、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长春花两种提取物均能够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尤以总碱层的抑制作用最强,半抑制常数IC50分别为0.16mg/L和49.02mg/L;两种提取物均能使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长春花碱层作用的细胞G0/G1期从对照组的53.10%减少到5.87%,G2/M期细胞从对照组的26.4%增加到71.8%,Sub-G1期变化不明显;长春花水层提取物作用的细胞G0/G1期也明显减少,G2/M 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ub-G1期则变化明显,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结论 长春花提取物具有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检测KAI1/CD82蛋白在结肠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强  吴乔  纪元  史大林  谢静凯  张鸣青 《肿瘤》2002,22(6):503-505,F004
目的 KAI1是一种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 ,其蛋白产物为KAI1/CD82。通过检测 6 4例结肠腺癌石蜡切片的KAI1/CD82蛋白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肿瘤经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生物学统计采用 χ2 检验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 Meier软件绘制。结果 KAI1/CD82蛋白呈现棕褐色、细颗粒状物 ,弥漫性分布结肠腺癌细胞膜上。KAI1/CD82蛋白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1.5 6 %。生物学统计结果表明 ,KAI1/CD8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 ,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等无关。KAI1/CD82蛋白阳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前者平均术后生存期为 5 4 .2 7± 2 1.5 1月 ,而后者仅为 37.5 5± 15 .17月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I1/CD82表达水平与结肠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关系密切 ,可能和其它指标一起作为判断结肠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对术后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恶性肿瘤患者的抗Koc自身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抗Koc自身抗体,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在优化重组Koc表达和提纯条件的基础上,以重组Koc为包被抗原,采用所建立的检测IgM、IgG、IgA类抗Koc自身抗体的ELISA技术。结果:发现抗Koc的阳性率与恶性肿瘤的类型有密切关系,以肝癌、直肠癌和肺癌较高,胃癌居中,而食道癌最低,其中后者与健康对照无明显差异。以IgM、IgG、IgA中任一类Ig抗Koc对阳性为抗Koc阳性标本,肝癌、直肠癌和肺癌的阳性率均分别>50.0%,胃癌为25.5%,食道癌为15.8%,均明显较单一阳性率为高。结论:提示Ig类型抗体同步检测对于提高阳性率具有重要意义,抗Koc不失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良好新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重组RGD/tTF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技术均建RGD与tTF的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在E.coliBL21(DE3)中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凝血实验和FX活化实验鉴定融合蛋白中tTF的活性,间接ELISA分析RGD活性。结果:获得序列正确的RGD/tTF/pET22b(+)重组子,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活化FX、引起血液凝固的功能,且能与α,β3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RGD/tTF/pET22b(+)重组子,RGD/tTF融合蛋白具有TF活性且与d,B,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特异性诱发肿瘤组织血管栓塞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9.
新型铕络合物用于HBsAg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稳定的新型铕荧光络合物BHHCT与Eu3+标记羊抗人HBsAb和Eu3+标记BSA-SA,建立定量测定血清HBsAb的Eu3+-BHHCT-HBsAb-TRFIA法和Eu3+-BHHCT-BSA-SA-TRFIA法.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最低检出值分别为0.2ng/mL和0.05ng/mL,标准曲线范围均为0-100ng/mL,批内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后者回收率为85%-115%.用Eu3+-BHHCT-BSA-SA-TRFIA法与ELISA法同时检测118份血清样品,结果表明前者的检出率比后者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UHPLC-QE-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代谢综合征(MS)痰证可能的特征标志物,从代谢角度初步探讨二陈汤改善MS痰证的机制,为寻找化痰的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12只,造模组38只,以高糖高盐高脂饮食喂养12周复制MS痰证大鼠模型。检测大鼠的一般状况、生长、血压、糖脂代谢情况,根据模型评价标准筛选成模大鼠,将2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二陈汤组各12只,二陈汤组予二陈汤5.3 g/kg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5 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收集第16周末空白组(9只)、模型组(8只)和二陈汤组(9只)大鼠血清。利用LC-MS技术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筛选差异代谢产物,并登入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整理出差异代谢产物映射的所有通路,通过对差异代谢物所在通路的富集和拓扑分析,寻找差异代谢通路。结果:以VIP>1且P<0.05为卡值,空白组和模型组最终鉴定出357种差异代谢产物;模型组和二陈汤组最终鉴定出109种差异代谢产物。空白组-模型组与模型组-二陈汤组,P<0.05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