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腔镜联合脂肪抽吸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全麻下,应用腔镜和超声刀,切除发育乳腺;采用肿胀麻醉,负压抽吸方法,抽吸乳腺脂肪层,并放置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共吸出脂肪组织150~700ml,切除乳腺组织30~160g。随访3个月,患者乳房形态自然良好,乳头乳晕感觉正常,弹性良好,乳房表面无瘢痕,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腔镜联合脂肪抽吸术是男性乳房发育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因其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其普及。  相似文献   
62.
下颌角是决定面下部宽度和形态的重要解剖结构,下颌角肥大导致面下部宽大,呈方形脸甚至梯字形面型.瓜子脸、卵圆形脸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传统美学标准.在东方人群中下颌角肥大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脸型成为近年来成形美容外科的热点和新增长点.所谓改变脸型就是应用颅颌面外科截骨技术或骨骼表面磨削等方法,改善轮廓.这些手术的对象通常是正常人,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诉求,而是以美容为主要目标,带有一定的心理企求,而且要求较高.要完成这些手术,就要求手术过程安全,手术相关器械精良,医者应掌握娴熟的外科手术技巧,并且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对手术并发症的不良影响,必须考虑周全、提前预防,才能使手术效果得到受术者认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单纯型眶壁爆裂性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对33例(36只眼)单纯眶壁爆裂性骨折患者行修复手术治疗.应用三维CT扫描技术,明确眶壁骨折情况和特征,采用下睑睫毛缘下皮肤入路显露眶壁骨折的部位,回纳眶内容物后,采用自体骨或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仔细填充修复眶壁缺损.结果 3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出现植入骨感染、外露等并发症,眶、眼睑外形良好,眼球运动功能恢复,复视均消失.29例双侧眼球突度对称,4例患侧眼球轻度内陷.结论 眶壁爆裂骨折使眶腔容积增大、眶内容物疝出,还纳眶内容物后修复眶壁恢复眶腔容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早期CT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方法,对眶壁爆裂性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美容手术后尿潴留的有效处置方法.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采用全身麻醉持续3h以下行美容外科手术和术后给予静脉镇痛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研究.其中,25例发生术后尿潴留,均为女性;年龄20~ 48岁,平均27.8岁.处置措施为理疗和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无效则行导尿术.无一例行膀胱造瘘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恢复了自主排尿,9例通过理疗和α1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术后尿潴留得到解除;16例留置导尿12~ 48 h,其中14例经临床试验性拔管成功,2例失败后再次插管,同时辅以α1受体阻滞剂,6h后拔出导尿管.结论 采用理疗和α1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是治疗美容手术发生术后尿潴留的有效、安全、耐受性好的措施,并能改善不适的下尿路症状和降低尿潴留和与尿潴留相关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5.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  相似文献   
66.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 包膜挛缩是假体隆乳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整形外科非常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 该症的发生是一种亚临床感染或慢性炎症所致, 与局部炎症、免疫、假体类型、植入层次、血肿和切口选择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通过提高手术技术、规范手术路径、减少手术创伤、规避或减少风险因素, 可减少包膜挛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颏部W形截骨成形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接受颏部截骨整形患者38例, 男5例、女33例, 年龄20~41岁, 平均27.3岁。术前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设计颏部延长、缩窄及前移或后退的距离。口内切口行颏部W形截骨, 调整两侧游离骨块间夹角、下移及前移距离, 改变颏部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随访3~24个月, 通过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照片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8例患者颏部垂直延长2~5 mm, 平均3.0 mm。水平变窄宽度3~7 mm, 平均5.6 mm。术后随访3~24个月, 平均随访10.6个月。术后无血肿、伤口裂开、意外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永久性神经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出现。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唇区域短暂神经感觉丧失, 在随访期间均自行恢复, 所有患者对面型改善满意。结论颏部W形截骨术保留颏部中央骨质与颏舌肌和颏舌骨肌的附着, 不影响口腔正常解剖与生理功能, 截骨后去除骨质及双侧骨块移动灵活, 可三维有效地改变颏部的下缘弧度、宽度、长度、突度, 达到矫正颏部宽短畸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80例双侧中度上睑下垂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提上睑肌腱膜为基础的折叠术、缩短术等术式的视为对照组(93例),采用提上睑肌腱膜为基础的手术联合局部注射自体PRP视为观察组(8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近期(1个月)、中期(3个月)以及远期(6个月)的复发率,评价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等。结果: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术后6个月手术满意率为90.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中期复发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复发率为6.9%低于对照组的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PRP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效果较好,中远期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评价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低气腹压力组(A组)和高气腹压力组(B组)。常规麻醉诱导和机械通气。手术开始时行CO_2气腹,A组气腹压力为10 mmHg,B组为14 mmHg。气腹后调整体位为30°头低脚高位,手术结束时恢复为仰卧位。超声测量患者右眼ONSD,根据ONSD计算ICP_(ONSD)。记录麻醉诱导后气腹前(T_0)、气腹后1min(T_1)、头低脚高位即刻(T_2)、气腹后30 min后(T_3)、气腹后60 min后(T_4)、手术结束后5 min(T_5)、15 min(T_6)时的P_(ET)CO_2、PaCO_2、MAP、HR、ONSD和ICP_(ONSD)。结果与T_0时比较,T_4、T_5时两组P_(ET)CO_2、PaCO_2明显升高,T_4—T_6时MAP明显升高(P0.05);T_4—T_6时A组,T_3—T_6时B组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_3、T_4时B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T_0时比较,T_4、T_5时A组ONSD、ICP_(ONSD)明显升高,T_3—T_5时B组ONSD、ICP_(ONSD)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T_3时B组ONSD、ICP_(ONSD)明显升高(P0.05)。结论 10 mmHg和14 mmHg气腹压力均可引起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ONSD和ICP升高,其中14 mmHg气腹压力对ONSD和ICP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下颌骨牵引区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促进牵引成骨的分子机制及最佳时机.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后均分为A、B、C、D组.A、B、C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术后第14天在牵引区转染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并局部给予电穿孔刺激.4组动物均在术后第4天,以1 mm/d的速度持续牵引10 d后进入固定期.于固定期第7、14、28、56天各组分别处死动物3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牵引区新生骨组织cyclin A、D1、E的表达.结果 在固定期第7、14天时,A、B、C组牵引间隙cyclin A、D1、E的表达较强,在第7天时表达最强烈,并且A、B、C组均较D组表达强;第28、56天时各组表达均较弱.在第7天时,B组表达较A、C、D组强(P<0.05),A、C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D组强(P<0.05);在第14天时,B、C组表达较A、D组强(P<0.05),B、C组间及A、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A、D1、E的高表达能促进牵引区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进而加快牵引区新骨形成,牵引期是基因治疗干预下颌骨牵引成骨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