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高位SMAS面颈部提升术联合骨膜下眉尾提升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220例患者在本院接受高位SMAS面颈部提升术,其中50例联合骨膜下眉尾提升术,SMAS分离的范围,向上平外眦,向下到达下颌缘下2 cm,颧骨体内侧越过颧大肌,向前内侧分离至颧前间隙、上颌前间隙、咬肌前间隙,软组织得到有效提升为止;颞嵴内侧拟提升眉尾平面额部骨膜下剥离,眶周和额-颞移行区充分分离,上提颞顶筋膜并无张力固定到颞深筋膜上至眉尾有效提升为止。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术后随访六个月到二年,均取得面部年轻化的效果,未发生面神经永久损伤,以及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位SMAS瓣联合眉尾骨膜下提升,让衰老的求美者恢复年轻态,但此手术对术者要求较高,术者对面部层次、间隙、和韧带在内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另外本研究随访期有限,因此需要更多的随访时间来确定合适的整容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科室就诊的黄褐斑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32例,先采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4次,随后行Q开光1 064nm激光治疗6次。治疗6个月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MASI评分由13.58±3.39降至8.79±1.69,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MASI评分由13.89±3.23降到10.74±1.92,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针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和玉屏风加减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诊断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停用激素治疗.治疗组35例予四妙勇安汤和玉屏风加减方口服,对照组33例予西替利嗪片口服,其他治疗和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和玉屏风加减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疗效确切、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融入创新教育,通过以TBL教学为主的授课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来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结果:构建起适应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的模式.结论:医疗市场国际化,尤是我院JCI要求,护理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线,与外籍(韩国)医生接触的第一线,她们的培养必须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我院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我院走进国际化起到了铺路石作用.  相似文献   
55.
探讨在JCI标准指导下对麻醉药品采取专人专职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规范建立一系列麻醉药品管理登记制度,规范麻醉药品使用流程,保障麻醉药品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6.
患儿,女,9岁。面部色斑9年。皮肤科查体符合太田痣和贫血痣表现。太田痣采用调Q激光处理,治疗后2年复诊,面部褐青色斑片消失。贫血痣未处理。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面中部提升加自体骨移植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有眼睑闭合不全和面中部下垂的瘢痕性下睑外翻者行下睑瘢痕的彻底松解,提升面中部并附着固定在眼轮匝肌深面植入的半月形自体下颌骨外板支架上.结果 本组共5例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患者,其中4例下睑外翻得到彻底矫正,1例矫正效果欠佳,术后早期均有面中部提升所致的眶下臃肿厚重,后期逐渐消失.获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的眼睑闭合功能良好,美容效果理想,无下睑外翻复发.结论 面中部提升加自体骨支架移植是矫正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8.
1 病例资料 例1:男,28岁,因四肢末端肥大10年余,面部皮肤增厚7年余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手足指趾末端增粗,进行性加重,逐渐形成杵状.掌跖皮肤角化增厚,掌纹加深,伴手足多汗.自觉掌部稍有麻木感,不影响活动.踝关节肿胀,无明显疼痛强直.7年前,患者逐渐出现面部皮肤增厚,从额部开始形成皱褶.面部及头皮油腻,皮脂溢出, 逐渐形成狮面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是否为MicroRNA(miRNA)-140的靶基因,并研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中miRNA-140和HDAC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以及Western blot法鉴定miRNA-140与HDAC7之间的靶作用关系。选取4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得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向成软骨方向诱导分化,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NA-140和HDAC7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提示,miRNA-140靶结合人HDAC7基因的3’UTR。将miRNA-140mimics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抑制HDAC7的蛋白表达。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miRNA-140表达上调,而HDAC7表达下降。结论miRNA-140通过靶结合HDAC7基因的3’UTR抑制HDAC7表达,二者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负相关,提示miRNA-140通过抑制HDAC7蛋白表达保护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构建可检测miR-140活性的生物传感器。方法:首先,在psiCHECK-2双荧光报告基因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插入miR-140成熟体的4个拷贝反义序列,构建miR-140 sensor。其次,将miR-140 sensor和miR-140 mimics共转染HEK-293 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验miR-140 sensor的功能。最后,转染miR-140 sensor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at MSCs ),分析在成软骨诱导中miR-140的活性变化,并与miR-140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在HEK-293T细胞中,相对于阴性对照组,miR-140 sensor与miR-140 mimics共转能明显降低49%(20 nmol· L-1)和65%(50 nmol· L-1)的荧光活性。将转染miR-140 sensor的rat MSCs成软骨诱导7 d后,荧光活性降低43%,提示miR-140活性升高,与RT-qPCR法检测的miR-140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构建的miR-140 sensor是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miRNA传感器,可用于检测miR-140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