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增强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技术的不断创新也让增强现实技术与医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走在医学领域科技的前沿。颅颌面外科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 手术难度大、精度要求高, 增强现实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目前的增强现实技术所用的图像均是术前影像重建而成, 可能与术中实际情况有所差别, 如能实现术中自动配准, 且在移动时还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必将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度, 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分区域分层次填充透明质酸矫治眶下区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眶下区凹陷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下利用分区域分层次的方法注射透明质酸矫正眶下区凹陷,改善面部老化,然后评价注射后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0例患者注射后对即刻效果均满意,注射后第2天部分患者有轻度肿胀、皮肤发红等现象;8例患者出现局部瘀青,7~10d自行消退;1例患者出现局部泪槽沟加深的现象;2例患者出现局部丁达尔反应。术后有效率达92.5%(37/40)。患者满意度调查,2例患者认为外形欠饱满,未达到自己期望效果;及3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体满意率达87.5%(5/40)。术后随访1~6个月,泪槽沟与睑颊沟改善明显,下睑到颧颊区域呈现自然流畅、年轻特征的轮廓曲线,6个月内效果维持满意,部分患者4~6个月进行第二次补充注射。结论:透明质酸分区域分层次注射填充能根据眶下区的解剖特征来选择不同的注射方式进行填充,达到年轻化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14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次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3个月。每次治疗后的1周以及末次治疗的1、3、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由3名独立的皮肤科医生根据第一次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6个月的照片评估患者的改善程度,并且记录治疗不良反应。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自我评估。结果:136例患者均完成了整个治疗。经3次治疗后,患者的萎缩性痤疮瘢痕显著改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从107.21减少到42.27(P<0.05);所有患者的斑点、毛孔粗大、细纹、紫外线伤害以及红斑均显著改善,均对治疗效果自我评价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择期行正颌手术的患者60例,于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麻醉,气管插管后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联合硝酸甘油,气管插管后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上颌骨准备截骨前10min开始泵注硝酸甘油,根据平均动脉压调整泵注速度,使目标MAP较诱导前降低30%,但不低于60mm 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开始缝合时停用硝酸甘油。观察记录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硝酸甘油量以及术后患者拔管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寒战、躁动、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结果:两组T2~T5时刻MAP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T2~T5时刻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5时刻HR与对照组同时刻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开始实施降压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每组4只,于手术后第21天起,给予模型组生理盐水,低、高剂量给药组相应药物,每天1次。于术后第60天取材,观察各组瘢痕组织的外观形态及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低剂量给药组瘢痕指数显著降低,而高剂量给药组降低差异不明显;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瘢痕增生明显,胶原排列紊乱,呈旋满状,药物干预组胶原排列整齐,微血管数目相对较少;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兔耳瘢痕组织中TGF-β、PDGF-BB、CTGF的含量明显升高,Collagen 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显著升高,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对比,药物干预组TGF-β、Collagen Ⅰ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加味小陷胸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PDGF-BB、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驼峰鼻截骨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开放入路下,应用超声骨刀行驼峰去除和侧鼻截骨术,并根据需要行鼻尖成形术.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术后鼻背曲线满意,无鞍鼻畸形和通气障碍.结论 超声骨刀为驼峰鼻截骨矫正术提供了一种微创方法,避免常规工具造成鼻软组织的各种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局部照射并联合外涂硅凝胶;对照组:单纯外用硅凝胶。疗程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基本痊愈20例(66.7%),显著改善8例(26.6%),无效2例(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其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改善7例(23.33%),无效18例(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炎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分析其治疗过程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龈沟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平均附着丧失以及探诊出血的差异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效果优于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持续弹性外牵引过程中雌性小型猪乳头及其支撑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持续弹性外牵引矫治乳头内陷的机制。方法选用3只雌性小型猪,每只各12个乳头;随机选取4个乳头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乳头安置自制弹性可调式牵拉矫治器进行持续外牵引。于牵引后第2、4、8、12周分别各切取1个空白对照组乳头和2个被牵引乳头,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期bFGF和TC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牵引后各时期bFGF及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的阳性表达在牵引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与12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F-β1的阳性表达在牵引2周时达到最高水平,同8周、12周牵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和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持续弹性外牵引可刺激小型猪乳头组织中bFGF和TGF-β1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新型光棒Trachlight和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口腔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新型光棒Trachlight在面部轮廓改型手术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ASA)Ⅰ~Ⅱ级择期面部轮廓改型手术拟行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新型光棒Trachlight组(A组,n=50)和普通喉镜组(B组,n=50)。根据综合气道评估分为Ⅰ~Ⅳ级,记录进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气管插管的时间、口腔黏膜损伤、术后咽痛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的总成功率分别为A组98.0%,B组88.0%,A组的成功率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分级Ⅳ级的患者A组6例均插管成功,B组6例插管成功仅3例。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各时点B组患者的MAP、HR循环指标较A组明显升高(P均〈0.05)。口腔损伤(16.0%vs 4.0%,P〈0.05)和咽痛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34.0%vs 10.0%,P〈0.01)。结论新型光棒Trachlight插管应用于面部轮廓改型手术,成功率高,口腔损伤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是一种成功率高、损伤轻、安全、有效、轻便的气管插管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