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解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关系,以及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方法: 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市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 日均气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呈非线性关系,-12 ℃~-8 ℃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日均气温的下降而逐渐增加,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11.60%.日均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也呈非线性影响,日均相对湿度在15%~28%范围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相对湿度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7.05%.气温与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即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作用有所差异,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的效应最明显,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12.68%,男性5.62%,女性7.56%,<65岁人群5.24%,≥65岁人群14.74%.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9.00%,<65岁人群7.11%,≥65岁人群10.93%.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和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无影响.结论: 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低温干燥(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和低温高湿(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均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风险.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比较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ESTest)的两个简化版本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的区分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对22例有跌倒史的COPD患者和年龄与之匹配无跌倒史的66例COPD患者,采用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进行评定,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对数似然估计,计算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结果 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评分均有区分价值(OR0.252,P0.01);Brief-BESTest最大似然数最低(5.372),其次为Mini-BESTest(12.918)和BBS(17.644);Brief-BESTest和Mini-BESTest无天花板效应,BBS有天花板效应。结论 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均能预测COPD患者跌倒风险,Brief-BESTest预测能力最高;BBS在COPD患者中有天花板效应,Brief-BESTest和Mini-BESTest无天花板效应。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评价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anfangData、CNKI、CBM、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6年第1期)、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6月6日,搜集有关电话随访在COPD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实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实验,9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话随访与常规出院指导相比,电话随访对于COPD患者在戒烟率[OR=4.16,95%ct(2.78,6.23),P〈0.01]、依从性(电话随访6个月和12个月P〈0.01)、相关知识知晓率(电话随访6个月和12个月,P〈0.01)和FEV1[MD:0.14,95%Ct(0.12,0.17),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生活质量[MD=-8.24,95%凹(-20.27,3.80),P=0.18]和自我效能感[MD=-0.16,95%CI(-0.54,0.23),P=O.43]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电话随访在COPD患者中应用有效,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慢阻肺并接受外周血管检查的805例患者资料,根据检查部位及结果分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慢阻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231例,其中80.9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慢阻肺CAS组合并高血压以及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慢阻肺无CAS组,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慢阻肺无CAS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高血压及高龄、高白细胞是慢阻肺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2)慢阻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86例,其中72.09%合并下肢动脉疾病(PAD),慢阻肺PAD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年龄高于慢阻肺无PAD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高脂血症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AD的危险因素。(3)慢阻肺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419例,其中11.93%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慢阻肺DVT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高于慢阻肺无DVT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慢阻肺患者合并DVT的危险因素。(4)慢阻肺行计算机断层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患者69例,其中34.78%合并肺栓塞(PE),慢阻肺PE组合并DVT比例以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慢阻肺无PE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DVT是慢阻肺患者合并PE的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患者外周血管疾病高发,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龄、高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是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5.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病率病症,可以涉及各年龄段人群。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严重打鼾、呼吸暂停、低通气、低氧血症和白天嗜睡为特征。成人SAHS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6.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已跃居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首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被WHO列为21世纪极需防治的重大疾病之一.《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简称GINA方案)和我国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简称防治常规)已为儿童哮喘的正确诊断提供了统一标准.但由于儿童时期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导致部分患儿早期诊断仍存在困难,甚至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2-12/2003-12因打鼾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以其中坚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半年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作为治疗组;年龄(51±13)岁。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人为对照组。同意参加本实验。采用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压力0.588~1.176kPa,每日6~8h。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人数保持上述数目,治疗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0例,健康者25人。①治疗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98,9.626,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7,P<0.01)。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1,0.742,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442,-0.531,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8,P<0.01),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4,P<0.01)。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负相关(r=-0.509,-0.666,P<0.01),白细胞介素8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呈显著正相关(r=0.706,P<0.01)。④治疗组患者(10例)经治疗半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96,5.609,P<0.01);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4.625,P<0.01)。结论: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能通过缓解缺血,下调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生成,上调白细胞介素10生成,达到对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8.
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对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方案化疗对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探索适合70岁以上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4例老年小细胞肺癌(≥70岁)患者4周期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Ⅱ期有效率为80%,Ⅲ期有效率为90%,Ⅳ期有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83.3%,并且主要毒副作用为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患者尚能耐受.结论 异环磷酰胺联合足叶乙甙化疗方案对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调查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5月调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共552名,内容包括临床实习过程的管理、师资、教学条件、教学形式、入科教育、实习考核、实习效果、实习影响因素及建议等方面。通过专业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共518份。结果显示,实习生对考勤管理、岗前培训、带教老师责任、操作机会、病患资源、人文教育、考核方式、入科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认为操作机会、考研冲突、住培竞争、患者配合和就业压力等方面对实习效果影响较大,希望通过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强化老师带教责任、改善教学条件和改进教学方式等措施提高实习效果。结论 通过对医学生实习过程各个方面的满意度的调查,发现了医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完善实习生管理监督制度、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编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问卷,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改善肺康复训练行为提供评估工具。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及预调查形成待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0例进行调查,对待验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形成正式问卷。结果总问卷条目23个。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解释变异率63.042%,3个因子条目分布与预想较为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行为的因子负荷均在0.5以上,模型拟合较好。总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880,Cronbach′sα系数0.822,折半信度系数0.782,重测信度系数0.999。结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初步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现状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