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77篇
临床医学   5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描述的是上皮细胞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获得某些间充质细胞特征(如极性丧失、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和成纤维细胞样外形等)的现象,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者们近年来对EMT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主要围绕胚胎发育、损伤修复、脏器纤维化以及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等几个方面展开.因此,本文拟从上述几个...  相似文献   
72.
成涎细胞瘤为发生于大唾液腺的先天性肿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在腮腺,极少数发生在下颌下腺。由于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常较困难。该肿瘤有局部浸润、侵袭和复发甚至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较少发生,故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完整切除,很少采用放化疗。儿童期且局限的成涎细胞瘤预后一般较好。本文报告1例腮腺成涎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3.
颌骨牵张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张成骨在颌面整形外科的应用已逐渐成熟,其中牵张器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用于颌骨的牵张器仍以传统的螺旋式牵张器为主,但是随着适应证的逐渐扩大,传统牵张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新型牵张器的研制逐渐兴起。本文将对颌骨牵张器进行分类介绍,主要包括自动牵张器、曲线牵张器、双向牵张器、三焦点牵张器和种植型牵张器。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讨颌骨溶骨症的临床及CT、MR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根据,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MR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颌骨溶骨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影像学特点为颌骨广泛性溶解破坏.颌骨溶骨症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机制不明,临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CT、MR和病理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考察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性能,为其在种植体周围炎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TiO2及TiO2:C薄膜涂层,根据贴膜法,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样,每个样品重复3次实验,检测其对不同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通过X射线能谱仪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胞膜的离子种类并计算离子含量,从而分析探讨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机理。【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TiO2:C薄膜涂层厚度均匀,对口腔常见细菌20min可见光催化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X射线能谱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Na离子、Ca离子含量随着光催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P元素变化趋势无规律。【结论】纳米TiO2:C薄膜涂层对口腔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改善了基体材料的抗菌性能。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机理之一可能为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76.
背景:牙槽骨牵张成骨是解决严重牙槽骨萎缩的重要方法,其成骨过程和生物力学对于以后的种植和修复极为重要,目前一直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犬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 方法:先拔除12只杂种犬双侧下颌前磨牙,牙槽骨修整后,制作萎缩牙槽骨模型。3个月后,植入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 d的间歇期,以1 mm/d,1次/d的频率进行牙槽骨垂直向增高。在固定期的1,2和3个月,对牵张后的牙槽骨进行临床、生物力学、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所有牵张器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牵张结束时,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显示:萎缩牙槽骨分别增高 (4.80±0.50) mm和(5.12±0.67) mm。组织学检测发现牵张区骨小梁在固定期的1-3个月成熟,其剪切力逐步提高,固定期3个月时和自体骨的剪切力相当。结果显示牙槽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固定期3个月时与自体骨相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7.
78.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s on toxic mechanism and safety of magnetic ferrosoferric oxide (Fe3O4) nanoparticles are extremely necessary when these nanoparticles as an emerging material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re implanted into the living bod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with preosteoblasts. METHODS: Mouse pre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in 0, 200, 400, 800 mg/L 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After 24 hour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osteocalcin level,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cellular morphology, cytoskeleton variation, cell apoptosis and autophagy-related genes, such as Caspase-3, LC3A, LC3B, were detected by alkaline phosphatase assay kit, ELISA kit, cell counting kit-8 kit, inverted microscop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real-time PCR,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24 hours of culture, there w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200 mg/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owever, in the groups of 400 and 800 mg/L, the ratio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to total protein and osteocalcin level increase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decreased, cellular morphology and cytoskeleton changed remarkably, LC3B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dditionally, 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and LC3A between 400 and 800 mg/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Therefore, 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at high level contributes to cytotoxicity and up-regulation of LC3B expression, and affects cellular morphology, cytoskelet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although these nanoparticles can increase th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RANKL、MMP-9和MMP-2与成釉细胞瘤骨吸收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在不同分子水平检测RANKL、MMP-2和MMP-9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均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所有成釉细胞瘤标本中,3种方法均可检测到RANKL、MMP-2和MMP-9的表达。其中,RANKL各型成釉细胞瘤中均呈恒定的高表达,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MMP-2在基底细胞型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MMP-2、MMP-9及RANKL可能共同参与成釉细胞瘤引起的骨质吸收过程。与MMP-9相比,MMP-2可能与成釉细胞瘤的侵袭性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80.
口腔颌面部肿瘤伴发纵隔的巨大肿瘤很少见 ,而口腔颌面外科与胸外科联合 ,同台对病人进行此类大型手术在国内开展得更少 ,联合胸外科同期切除了病人的两处肿瘤 ,取得成功 ,报导如下。患者 ,男性 ,33岁 ,因口底无痛性肿物数年伴舌、咽部出血数月入院。患者八年前因舌根部血管瘤曾行手术治疗 ,术后口底出现无痛性肿 ,逐渐增大 ,未作特殊治疗 ,近几个月舌、咽部常有活动性出血 ,进食有异物感 ,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来我科就诊 ,门诊以“口底舌咽旁血管瘤”收住入院 ,拟行手术治疗。查体 :一般情况好 ,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颌面部外形正常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