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1435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脾虚X线征象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乃中医之病证 ,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揭示其本质是中医研究的一个热点。虽然 X线照射可制作脾虚证的动物模型 ;也有学者将接触射线的医务人员作为脾虚人群。但 X线应用于医学 ,最主要还是它的诊断功能。放射诊断可作中医望诊的延伸和补充 ,能为许多病证提供影像学的客观依据。我们收集了二十余年来国内的文献资料 ,对其中明言脾虚的 X线征象加以归纳、分析。1 脾虚与胸部 X线表现沈家根等 [1] 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 X线胸片进行了中西医结合分型 ,发现慢支胸片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肺虚—脾虚—肾虚的病机转归基本一致。而脾虚湿痰型 X线表…  相似文献   
22.
肾衰冲剂对尿毒症毒素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尿毒症的疗效与机理,将100例尿毒辣症患分为2组:治疗(A)组60例,药用肾衰冲剂(药物组成:党参15g、丹参15g、炮附子10g、仙灵脾15g、黄连5g、制大黄15g、虫草菌丝5g)每日1剂,连服30-60d对照(B)组40例,药用世醛氧化淀粉,每日2次,每次10g,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肾功能明显改善;血尿毒氮、肌酐、甲基胍、胍基琥珀酸、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血磷等有不同程度降低,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钙等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也有较大差异(P<0.05-0.01)。提示扶正泄浊并重的肾衰冲剂能有效地排除尿毒症毒素。  相似文献   
23.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观察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分为治疗组(A组60例),中药对照组(B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C组25例)分别采用补肾冲剂、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及B超等项目。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与C组疗效无显差异(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A组治疗结束时HBcAg、HBV-DNA明转率分别为38.6%、39.65;随访半年时HBg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8%、32.1%,提示补肾冲剂对于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电针刺阴陵泉对尿道闭合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尿失禁的病因,大致可归纳为膀胱和尿道两方面[1]。 笔者对15例尿失禁患者用电针刺阴陵泉前后,行尿动力检查,发现静态最大尿道闭合压明显升高。另以14例尿失禁患者(行电针刺足三里)作为对照组,发现静态最大尿道闭合压无明显变化。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 电针刺阴陵泉组(治疗组):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1岁~76岁,平均54.5岁. 病因:不同原因的截瘫、中风后遗症,均无尿道外伤史及手术史。 电针刺足三田组(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52岁~76岁,平均62岁. 病因:中…  相似文献   
25.
正文:银屑病,最早在《诸病源候论》中称之为干癣,后《外科大成》中作“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称蛇虱”[1],白疕的中医学名称一直延续至今。寻常型银屑病多从血证论治,常见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治则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补血润燥。从血论治虽是近代中医辨治的主要思路,然近代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辨证辨病相结合,采取各种不同的辨治方法,在银屑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中医对其病机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从肺脏的生理特点及肝肾脾胃与肺的关系 ,论述久咳的病因病机 ,提出了久咳的中医药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27.
王不留行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共收集突发性耳聋病人62例,其中王不留行治疗组32例,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75.01%(痊愈6.25%、显效21.86%、好转46.9%),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病疗效与病人年龄、病程等因素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特别是在50岁以上的病人、病程长者疗效较差。为进一步验证王不留行的临床疗效,我们运用豚鼠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血瘀模型,检测耳蜗电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并发中肠扭转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987~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34例。结果:出生后3天内出现呕吐73.5%(25/34),其中24小时内出现呕吐58.8%(20/34);呕血和(或)便血20.6%(7/34);肠坏死11.8%(4/34);腹部有阳性体征20.6%(7/34)。X线检查均显示小肠气体影明显减少,往往局限于某一象限。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发中肠扭转时,呕吐出现时间提前,呕血和(或)便血少见。腹部体征大部分是阴性,一旦出现阳性体征,往往提示肠坏死。腹部X线平片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9.
本科自1998年6月~1998年8月对在院收治的35例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热痰证患应用十味龙胆花颗粒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中加用三七总甙的疗效。方法:4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甙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三七总甙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