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培哚普利叔丁胺及(±)-1”-差向-培哚普利叔丁胺(差向异构体),并对该差向异构体进行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CS-C18(100 mm×3.0 mm, 2.7μm)色谱柱,以0.15%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 2.0)-乙腈/戊醇(217∶3)(82∶18)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50℃,进样量2μL,在215 nm波长处分离培哚普利及(±)-1”-差向-培哚普利。结果:培哚普利及(±)-1”-差向-培哚普利在25 min内依次出峰,峰谷比和分离度满足测定要求。培哚普利叔丁胺及其差向异构体均在2~2 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限(S/N约10)和检测限(S/N约3)均分别约为1.0μg·mL-1和0.3μg·mL-1。差向异构体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8%,n=9)。10批样品中(±)-1”差向-培哚普利叔丁胺含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的棘白霉素B母核(ECBN)及其杂质的结构解析策略。方法 通过HPLC-Q/TOF-MS/MS对ECBN的碎片离子进行解析,总结了(1)~(4)4条碎片离子裂解途径,这4条裂解途径包括特征性b、y离子及氨基酸残基离子。另外,由于ECBN中含有较多羟基(8个)导致产生连续脱水离子峰,可以辅助推断ECBN类似物的结构。结果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系统、完善的ECBN的结构解析策略,共解析了4个杂质的结构,包括已知杂质M和N,还发现了两个新的杂质:丝氨酸(2位)取代的ECBN[ECBN-Ser(2)]和3-羟基-4-羟甲基脯氨酸(6位)取代的ECBN[ECBN-4hMe3-Hyp(6)]。结论 本研究为快速、合理解析ECBN或其衍生物中的杂质结构提供了方法,适用于棘白霉素类药物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HPLC法测定二丁酰环磷腺苷钙(1)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分别为2’-O-单丁酰环磷腺苷钠(3)、N6-单丁酰环磷腺苷钠(4)、环磷腺苷(5)。采用ODS 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甲醇(体积比600∶4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建立了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3种已知杂质,确定了3、4、5相对主成分的校正因子,分别是1.7、0.9、1.4。结果显示,二丁酰环磷腺苷钠(2)和3、4、5分别在0.1~20、4~20、1~20、0.1~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3、4、5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2)分别为101.0%、98.5%、99.7%,精密度RSD(n=6)分别为0.1%、0.2%、0.1%,重复性RSD(n=6)分别为1.5%、1.6%、2.5%。3、4、5和1的检测限分别为0.2、0.1、0.1、0.2 ng。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为1的质量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建立吉非替尼与吉非替尼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用于评价各企业产品的质量,为本品种收录于新版《中国药典》提供方法储备。方法 采用CAPCELL PAK C18 MGⅡ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以10 g·L-1乙酸铵溶液(用冰乙酸调节pH值至6.20±0.05)(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7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 吉非替尼与17个杂质的浓度在各自定量限至相当于主成分的0.2%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 0),回收率介于89.4%~108.6%之间,定量限介于0.5~4.6 ng之间(相当于主成分的0.002%~0.02%),检测限介于0.1~1.0 ng之间(相当于主成分的0.001%~0.005%),吉非替尼原料中检出主要杂质为杂质B,吉非替尼片中检出主要杂质为杂质B与杂质Ⅴ。结论 该方法高效、灵敏、准确,耐用性良好,可用于吉非替尼和吉非替尼片中杂质的质量控制,为国家药典标准增订提供了可靠的方...  相似文献   
55.
丁文静  顾颂青  陆明  沈漪  伍恒 《中国药事》2024,38(2):143-146
目的:在疫苗类批签发实验室建立风险点控制,保证最终检验数据和结果准确、合规。方法:依据批签发检验流程中各个环节及涉及的因素,结合实验室一线的实践操作,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发现风险点,从而提出风险点的控制措施。结果与结论:随着批签发机构的扩容和批签发品种目录的扩大,批签发检验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总结了疫苗类批签发检验流程中的风险点控制,为同行提供参考,保证上市的疫苗质量,助力我国疫苗产品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喷雾剂中水杨酸甲酯、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方法:采用聚乙二醇20M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 1.0μm),氦气为载气,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160℃,维持10 min,再以50℃·min-1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12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萘为内标。结果:水杨酸甲酯、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和盐酸苯海拉明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04~4.512、1.198~3.594、1.910~5.730、0.148 4~0.445 2、0.091 07~0.273 2 mg·mL-1范围内与各相应成分峰和内标峰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0.999,n均为5);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9份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RSD=0.65%)、99.9%(RSD=0.62%)、101.6%(RSD=0.73%)、102.5%(RSD=1.1%)、100.1%(RSD=1.8%);精密度、稳定性良好,RSD均&...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介绍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和应用规范的新要求。方法 分别从生命周期内的风险控制、关键性能特点、设备结构和安装要求、增修订确认项目及初次验证体系、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的新要求。结果 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基于风险建立了更全面的规范。结论 中国药典2020年版可以更好地推进无菌隔离系统在制药实验室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58.
采用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的动态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建立瓜蒌皮注射液中35种化合物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XBridge Amide色谱柱分离,以20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pH 3.0)为流动相A, 20 mmol·L-1甲酸铵溶液(pH 3.0)∶乙腈(1∶9)混合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35种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0.998 0,方法回收率范围为77.6%~118.5%。采用建立好的方法测定了10批样品,结果表明瓜蒌皮注射液中γ-氨基丁酸、葫芦巴碱、丙氨酸、苏氨酸、高丝氨酸、瓜氨酸、亮氨酸等成分含量较高,而烟酰胺、甲基琥珀酸、胞嘧啶、胆碱等成分含量较低。本研究为瓜蒌皮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不同脱钙液对大鼠鼻组织的脱钙作用及其病理切片染色效果。方法 选择10%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10%甲酸、5%硝酸脱钙液3种不同脱钙液,在室温静置及微波条件下,对大鼠鼻组织的脱钙时间和脱钙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估骨组织经不同脱钙方法后制成病理切片质量。结果 常温条件下鼻组织经过EDTA脱钙液所需脱钙时间最长,微波条件下鼻组织经硝酸脱钙液所需脱钙时间最短,经EDTA脱钙液的鼻组织切片质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中质量最佳,硝酸脱钙液的鼻组织的切片质量最差,甲酸脱钙液的鼻组织HE染色效果较佳,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略差。结论 EDTA脱钙液配合微波进行的鼻组织脱钙,脱钙效率明显提升,且切片和染色效果俱佳。  相似文献   
60.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 TOF MS法)对国内外3家企业溶菌酶的一级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BEH300 C4(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和BEH300 C18(150 mm×2.1 mm, 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采用Q TOF MS的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时采用MS模式进行扫描,氨基酸序列和二硫键连接方式测定时采用MSE模式进行扫描。结果:3种来源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肽图结果显示各样品的氨基酸序列均与理论一致;二硫键连接方式均为Cys6-Cys127、Cys30-Cys115、Cys64-Cys80、Cys76-Cys94。结论:UPLC-Q TOF MS法可用于溶菌酶一级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