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健  常征  陈宏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78-8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对抑郁症的认知状况,为提高护士对心理疾病的病情观察能力,确保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18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能够将问卷中CCMD-3抑郁症常见9项诊断标准全部选对的护士仅有4人(2.26%),能够识别抑郁症睡眠障碍特征的仅有3人(1.66%);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国际通用六步法的仅有6人(3.31%);认为综合医院护士需要掌握抑郁症观察和识别技术的为167人(92.27%)。结论:综合医院护士对常见抑郁症的观察和识别能力较低,应加强其心理疾病知识和识别技能的培训,早期识别、诊疗抑郁症患者,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选择52名(8月龄~50岁)和607名(8月龄~12岁)健康志愿者进行Ⅰ和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组每人接种1次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乙脑减毒活疫苗(0.5 ml),对照组接种同样剂量的已上市乙脑减毒活疫苗.两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和中和抗体阳转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接种后有5.91%的人体温升高,对照组为7.96%,两组的体温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17,P=0.338).试验组Ⅰ期试验局部反应率为1.92%,Ⅲ期试验为0.25%,对照组Ⅲ期试验局部反应率为0.50%,两组的局部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553).Ⅲ期免疫原性试验中,试验组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9.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29.69;而对照组分别为74.59%和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08,P=0.001;t=4.281,P=0.001).结论 本研究的试验性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王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10-111,16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超声检查并经过手术证实的胆囊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5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胆囊穿孔,3例漏诊,3例误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6.7%,超声图像呈现特征性改变。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准确率较高,方法简单,可以作为胆囊穿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蛇制剂联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蛇制剂和青霉胺,安慰剂和青霉胺治疗,疗程为1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共有60例RA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ACR20有效为80%,对照组ACR20有效为60%(P<0.05),ACR50和ACR70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3%,对照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RA患者TNF-"水平,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制剂合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要优于单用青霉胺,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及实验验证寻找RA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了RA患者基因芯片数据,构建基因网络,利用WGCNA将基因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与RA临床症状相关的模块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分析。随后使用GEO不同的数据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关键基因对RA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关键基因在RA中的表达,分析其与DAS28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413个基因构建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将基因分为23个模块。其中,黑色模块与RA临床症状密切,包含346个基因。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要富集于对IL-6的正调控、IL-1β分泌、破骨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等多个与RA密切相关的通路。其中运动性精子结构域包含蛋白2(MOSPD2)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血液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中高表达(t=2.238,P=0.032;t=3.153,P=0.006),在RA关节滑膜液中与血液中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3)。ROC曲线分析表明,MOSPD2能区分RA和对照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726)。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OSPD2在RA患者中表达上调(t=-3.96,P=0.02)。MOSPD2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DAS28呈正相关(r=0.8846,P=0.0462)。结论MOSDP2与RA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及治疗RA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特大城市火灾中1例中年女性目击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治疗.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运用情感支持、肌肉渐进式放松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技术对该目击者的急性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和咨询治疗.结果 心理测量结果提示(HAMD17)23、(HAMA)25,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目击者从严重的心理痛苦中解脱出来.结论 火灾目击者经历了现场悲惨境况,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加强社会支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急性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前期研究表明二氢卟吩f的3-乙烯基成醚修饰具有更强的光敏抗肿瘤活性而设计合成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1),研究其初步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方法 以蚕沙叶绿素a粗提物酸水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5)经碱及空气氧化降解制得的紫红素-18(4)为先导物,通过碱水解和CH2N2甲基化制得二氢卟吩p6三甲酯(2),2与33% HBr加成后再和烷氧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1),并评价其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结果 6个目标化合物1a-1f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体外光动力抗癌活性均优于同类阳性对照药他拉泊芬和维替泊芬,其结构经电喷雾质谱(ESI-MS)、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电喷雾高分辨质谱(ESI-HRMS)确证。结论 二氢卟吩p6醚类光敏剂具有光动力抗癌活性强、治疗指数(暗毒/光毒比)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肝癌患者动脉化疗栓塞(TACE)血管造影栓塞终点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评价了210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根据预先确定的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终点尺,对案例进行了分级。用 K-M分析评价生存。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确定生存的独立预后风险因子。结果所有生存中值周期是21.2个月(95% CI,15.4~26.9个月)。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Ⅱ和Ⅲ级终点的栓塞患者26.5个月(95% CI,16.0~35.2个月),比IV 级栓塞患者17.1个月(95% CI,13.2~20.3个月)的生存中值周期显著要长(P=0.035)。多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下列因子都是独立存在的,消极的生存预后指标:主观血管造影化疗栓塞终点IV 级[危害比(HR),95% CI,1.42~4.41;P=0.002]。结论做TACE时,栓塞在居间位置,顺行血流部分淤滞的终点,与栓塞在较高位置、顺行血流淤滞的终点比较,生存率提高。肿瘤介入医生做TACE时,应考虑这些居间位置和前向血流部分淤滞的血管造影终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NF-α与IL-1β对胃癌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处理组经不同浓度TNF-α与IL-1β处理后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中则以PBS代替TNF-α或IL-1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率,采用Real-time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CD44、ICAM-1、VCAM-1 mRNA及胃腺癌细胞株中ICAM-1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TNF-α与IL-1β处理浓度的不断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炎症因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胃腺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45中的黏附分子LFA-1、CD44与VLA-4 mRNA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炎症因子TNF-α与IL-1β通过提高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之间相互黏附,在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性平足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而就诊的47例(94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长屈肌腱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27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0足),肌腱断裂组(C组,27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侧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足内侧纵弓相关参数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heel pitch angle, HPA)、距骨第一跖骨角(tarsal and 1st metatarsal angle,TM1),并结合3组间年龄、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HPA 21.9°±3.3°,TM1 2.5°±2.2°;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HPA 16.8°±3.5°,TM1 6.5°±3.2°;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 HPA 11.5°±3.6°,TM1 11.2°±4.9°;3组间上述参数比较有差异。测量HPA4°者:A组5/27足,B组30/40足,C组27/27足,3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其严重程度与RA平足呈正相关,且受年龄及病程双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