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刘智勇  袁旭明  何昕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7-1889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NSTE)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IL-10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25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65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40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查血清IL-10的浓度。随后ACS组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3例和PCI组32例,观察治疗前、术后d。及术后d1。血清IL-10的变化。【结果】按正常对照组、SA组、UA组及NSTEMI组排序,治疗前血清IL-10进行性升高[(1.79±0.42)VS(2.25±0.38)VS(4.14±0.84)VS(6.8±1.06)pg/mL];NSTEACS患者的血清IL-10经药物治疗后逐渐降低[(5.34±0.76)vs(5.04±0.81)VS(3.86±0.51)pg/mL,P〈0.05],而PCI组在术后d1迅速升高,随后明显下降[(5.21±0.82)vs(9.42±1.28)VS(2.31±0.47)pg/mL,P〈0.01],d10时PCI组的血清IL-10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2.31±0.47)VS(3.86±0.51)pg/mL,P〈0.01]。【结论】血清IL-10作为抗炎细胞因子,其升高和降低能一定程度上反映NSTEACS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PCI能显著改善NSTEACS患者的心肌供血,并且在减轻近期冠脉血管局部炎症上较常规的药物治疗可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12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EST联用LC,对照组行开腹胆管探查T管引流。观察两组治疗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短,术后镇痛次数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LC利用内镜、腹腔镜的优势,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特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3.
卢秋成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998-1000
【目的】探讨COX-2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0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OX-2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和MMP-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MMP-2和COX-2表达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明显(P〈0.05),分化越低、分期越晚、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表达越高;2种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OX-2与MMP-2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ox-2和MMP-2表达可能有助于判定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51例,均成功施行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定期门诊随访1年,测定血压、血生化,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后,高血压控制满意29%(15/51)、改善59%(30/51)、无效12%(6/51);12个月随访:高血压控制满意36%(18/51)、改善51%(26/51)、无效14%(7/51);复查肾动脉造影20例,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周血肌酐由术前(120±50)μmol/L降至(91±22)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从(56±16)ml/min升至(72±14)ml/min,外周静脉血肾素从(2.1±0.8)nmol/L降至(1.5±0.6)n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鼻中隔软骨和肋软骨在唇裂鼻畸形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体鼻中隔软骨和肋软骨在唇裂鼻畸形修复中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唇裂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切取自体的鼻中隔软骨或肋软骨,制成鼻支架;植入鼻支架并进行解剖复位。采用定性的方法观察二组患者术后鼻底宽度对称性、鼻尖、鼻孔形态、鼻小柱高度、鼻背形态和鼻翼对称性,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体鼻中隔软骨与自体肋软骨植入矫正唇裂鼻畸形患者,在鼻底宽度和对称性、鼻孔形态、鼻翼对称性的改善中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鼻小柱高度、鼻背形态和鼻尖形态的改善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肋软骨组较自体鼻中隔软骨组对鼻部形态的改善更明显;但自体肋软骨组有创伤大、患者难于接受等缺点;自体鼻中隔软骨组创伤小、无第二手术野,可利用的组织量过少。因此,本研究认为:利用鼻中隔软骨或肋软骨矫正唇裂鼻畸形各有优缺点,需谨慎选择、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56.
刘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86-8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血型配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就我院2008~2009年需输血的患者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同时用聚凝胺交叉配血法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结果在493例交叉配血中有7例主侧交叉不合,11例次侧不合。其中7例主侧不合样本中,4例检测出抗A或抗B,3例发现有效凝块;次侧发生不合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弱阳性,抗体筛查阴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1)。结论微柱凝胶法比聚凝胺法进行血型配伍有着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同时收集78例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炎症亚组45例和非炎症亚组33例)与51例无前列腺炎者的首段尿沉渣和前列腺液标本,均采用PCR方法检测Mg-DNA。结果所有尿沉渣标本Mg检测阴性。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前列腺液Mg检出率为6.4%(5/78),无前列腺炎组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炎症亚组(11.1%,5/45)与非炎症亚组(0)也无统计学差异(P=0.14)。结论Mg可从前列腺液中检出,但尚不足提示其与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至2007年我院对122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与同期开腹手术100例进行比较。结果122例中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88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20例,卵巢修补8例,输卵管近伞部妊娠物挤出术6例,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开腹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0±4)min,术中出血量(5.0±1.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8.0±1.5)d,术后开始下床时间(6.0±0.8)h,住院时间(4.0±0.4)d,与开腹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有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9.
早产41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芝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581-583
目的探讨浏阳山区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有效地降低早产儿出生率,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控制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11例早产(活产数415例)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个案分析,详细地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及最后结局;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411例足月产(活产数415例)为对照组。结果①研究组中胎膜早破146例,占35.5%,感染128例,占31.14%,妊娠并发症47例,占11.34%,分居第一、第二、第三位;②研究组中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发病率、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研究组中孕前检查率、孕妇系统管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倡孕前检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早发现和治疗有可能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是降低早产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Ⅲ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非PCI组75例和PCI组75例。非PCI组,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PCI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行PCI,然后在半年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血浆浓度。【结果】治疗前非PCI组和PCI组的BNP的浓度(pg/mL)分别为(284.75±35.34)、(297.46±36.89);(P=NS)。而经治疗后非PCI组和PCI组的BNP的浓度分别为(125.87±18.65、83.55±20.12;P〈0.01)。介入治疗组治疗心衰疗效优于非PCI组,血浆BNP下降率大于非PCI组。【结论】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能显著降低血浆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