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对某铅锌矿接触铅、镉作业人员进行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分析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布现状。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矿53个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岗位中有9个岗位的CTWA超标,占16.98%;60个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地点中有10个地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占16.67%。62个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岗位中有12个岗位C-TWA浓度超标,占19.35%;66个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地点中12个地点的C-STEL超标,占18.18%。结论该矿部分岗位铅镉超标,可能导致职业性铅镉危害,应对防护关键岗位从管理、主动防护等方面加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的基本情况和随访情况,为凉山地区开展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凉山州11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所有参加过治疗的9 013例受治者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系统中的受治者一般情况、既往吸毒行为和随访情况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 013例受治者以彝族男性农民为主,平均年龄(31.17±7.42)岁,84.25%的受治者分布在20~39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者占73.65%,其次是未婚占21.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44.20%),其次是初中和文盲,高中级以上学历者少。美沙酮门诊受治者首次吸毒年龄(25.12±7.63)岁,美沙酮门诊受治者报告的首次吸毒时间主要为1991年至2011年,2007年至2008年报告例数最多。参加治疗前,99.06%受治者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其中47.84%有注射史,36.51%共用注射器,47.70%的人曾经戒过毒。美沙酮门诊受治者6、12、24、36、48、60、7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45.41%、18.75%、8.98%、3.92%、0.96%、0.28%、0.02%。影响6个月随访率的因素很多,年龄越大(OR=1.20),女性(OR=1.34),已婚有配偶(OR=1.17),文化程度为初、高中(OR=1.31,1.54),民族为汉族(OR=1.28),曾经戒过毒(OR=1.35)的受治者6个月随访率较高;职业为农民(OR=0.80)、首次吸毒年龄为高年龄组的(OR=0.85)和不与父母/亲属同住(OR=0.56)的受治者随访率低。结论   凉山地区吸毒人群低龄化低素质化严重,也影响了美沙酮门诊队列各时间段的随访率,需加强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现阶段济宁市牛羊职业暴露人群布氏杆菌病感染情况,早期发现感染患者,指导布氏菌病防控。方法应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布氏菌病感染检测。结果牛羊职业暴露人群5年平均布氏菌病感染率为5.12%,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人群,羊、牛两类不同职业接触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P〉0.05),羊只屠宰人员感染率高于羊只贩运人员(x2=4.06,P〈0.05),羊接触人群显性感染率高于牛接触人群(x2=31.46,P〈0.01)。结论牛羊职业暴露人群是布鲁氏菌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定期监测,减少发病,降低病情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开展HIV-1新发感染检测,估算新发感染率,了解艾滋病在4类人群中的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四川省注射吸毒者、MSM、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哨点的确证阳性样本,排除既往感染后,采用BED-CEIA方法进行新发感染检测,估算4类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1-2015年4类人群共计监测194 223例,检出HIV-1阳性5 297例,完成BED-CEIA检测4 640例,判为新发感染749例。MSM、暗娼、性病门诊男性就诊,凉山州3个吸毒哨点(主要为彝族聚居地)监测的注射吸毒者、凉山州外地区吸毒哨点监测的注射吸毒者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16%(95% CI:4.65~5.66)、0.22%(95% CI:0.16~0.28)、0.57%(95% CI:0.45~0.69)和7.53%(95% CI:6.06~9.01)、0.44%(95% CI:0.36~0.53)。经χ2检验,各年新发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外地区的注射吸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新发感染率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且存在上升趋势,不排除HIV由MSM向其他高危人群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HIV current situation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in order to predict prevalence and transmission trends.MethodsRegion-specific population, behavior, serosurveillence, and policy/program data (from 1995 to 2010) were gathered from various local and 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pplied to the Asian Epidemic Model (AEM) and used to derive estimates of future HIV prevalence, epidemic trends, and outcomes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ResultsThe AEM projections for 2020 included increased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PLHIV; to 136 617), increased HIV prevalence (2.51%), and 8037 deaths from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in this region. However, the overall HIV incidence rate (per 10 000) was projected to decline from 27 in 2015 to 22 in 2020, largely due to a predicted decrease in HIV infection rate (per 10 000) from 658 in 2013 to 621 in 2020 among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n contrast, the cases of HIV infection per 10 000 was projected to increase from 420 in 2010 to 503 in 2020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nd from 8 in 2010 to 15 in 2020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redominant risk factor for HIV transmission over the next decade in Liangshan was casual sex. Community-based outreach strategies to reduce injected drug use and casual sex, and to promote condom use, were predicted as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decrease HIV transmission.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ublic health program, with targeting to the region-specific at-risk populations, will help to mitigate HIV/AIDS spread in Liangshan.  相似文献   
17.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凉山州共报告梅毒病例2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各型构成中,以隐性和I期梅毒为主,占总患者数的81.48%。无明显季节高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4.20/10万,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66.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1.34%)。结论2005-2010年凉山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与脑血管损伤的相关关系。方法 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凉山州州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和脑出血患者92例,并纳入同期对照96例。采用脉搏波速测定仪进行测定一侧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更易吸烟、饮酒、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HDL-C和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cfPWV和crPWV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面积PWV和脑出血不同部位PW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检测动脉弹性的方法,能够提供中心大动脉的弹性参数,对评估血管功能状态有重要的价值,能够采用该方法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提前筛查,达到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和凉山州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基本情况、配偶告知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  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的配偶告比例为86.5%(735/850),其中凉山为84.3%(462/548),成都90.4(273/302),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4, P=0.01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成都,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4.962, 95% CI: 1.592~15.465, P=0.006)、确诊时间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OR=9.057, 95% CI: 1.110~73.926, P=0.040; OR=27.746, 95% CI: 3.625~212.392, P=0.001)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在凉山,其他民族(OR=8.195, 95% CI: 3.489~19.244, P < 0.001)、初中文化程度(OR=2.393, 95% CI: 1.248~4.590, P=0.009)、未合并感染(OR=16.146, 95% CI: 2.178~119.692, P=0.006)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家庭内子女数量≥3个(OR=0.325, 95%CI:0.128~0.830, P=0.019)、最近1个月与配偶性行为2~4次(OR=0.513, 95% CI: 0.288~0.912, P=0.023)的PLWHA告知比例更高。  结论  凉山配偶告知比例低于成都,可能与不同地区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家庭关系等因素相关。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配偶告知,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强化干预措施对HIV感染单阳家庭(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 将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7个乡镇按照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状况匹配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 该乡镇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到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 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在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第6个月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 对2组单阳家庭夫妻双方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价强化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99户单阳家庭(强化干预组393户和常规干预组506户), 随访806户(强化干预组349户和常规干预组457户)。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 强化干预措施未能提高阴性配偶对每个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P>0.05), 但能够提高其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β=1.40, P=0.008);与常规干预措施相比, 强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单阳家庭配偶间性行为频次(β=-0.73, P=0.021), 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β=0.19, P=0.007), 但并未降低阴性配偶HIV抗体阳转率(β=-0.61, OR=0.55, 95%CI: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