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臭氧暴露致小鼠肺部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和16只ACE2 敲除(KO)小鼠分别暴露于空气和臭氧(0.8 ppm)中,每天暴露3 h,连续暴露5 d。分别设置AirWT组,Air KO组,Ozone WT组和Ozone KO组。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胶原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评分;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细胞计数;分别采用BC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总蛋白和细胞因子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气道重塑相关指标的mRNA表达;小鼠的气道阻力采用小动物呼吸机测量(乙酰甲胆碱激发)。结果 臭氧暴露ACE2 KO小鼠肺组织炎症病理学变化总分显著高于臭氧暴露WT小鼠(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臭氧暴露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和肺泡周围有大量的胶原沉积,臭氧暴露ACE2 KO小鼠肺组织的支气管和肺泡的胶原沉积阳性区域面积为(19.62±3.16)%、(21.63±3.78)%,高于臭氧暴露 WT 小鼠肺组织的(6.49±1.34)%、(4.44± 0.9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暴露ACE2 KO小鼠BALF中总细胞数与总蛋白含量均高于臭氧暴露WT小 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暴露ACE2 KO小鼠BALF中IL-6、IL-1β、TNF-α、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KC)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高于臭氧暴露WT小鼠,其中IL-1β水平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暴露 ACE2 KO 小鼠的肺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4)、Ⅰ型胶原α1 (COL1A1)、TGF-β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WT组小鼠,两组的MMP-9、TIMP4、COL1A1、TGF-β的mRN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鼠在0、10、25、100 mg/mL的乙酰甲胆碱浓度下的气道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参与臭氧暴露导致的小鼠肺部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根据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获取婚检相关资料,运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一站式"婚检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国家有关部委间的沟通合作、建立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婚检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整合、加强宣传动员等策略建议,为推进我国婚检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描述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山东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3次山东省死因回顾性调查。采用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观察指标描述山东省不同年份总死亡和主要死因死亡水平的变化,使用差别分解法定量测量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贡献值的大小。结果 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粗死亡率基本平稳,2020-2021年(732.73/10万)较1970-1974年(671.98/10万)略有上升。标化死亡率持续且明显下降,2020-2021年(183.39/10万)较1970-1974年(568.00/10万)下降了67.71%。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负性增长和非人口因素的正性降低作用相互抵消使死亡率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始终为首位死因,但死亡构成比从1970-1974年的19.70%上升至2020-2021年的54.72%。恶性肿瘤从第4位(11.46%)上升至第2位(25.70%),伤害从第7位(5.85%)上升至第3位(5.5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从第2位(12.87%)下降至第4位(4.99%),传染病从第3位(12.27%)下降至第10位(0.42%)。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科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降幅均超过50.00%。死亡人群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人群以及城乡死亡谱均发生显著变化。2020-2021年0~14岁人群死亡占0.54%,较1970-1974年下降了97.05%,≥75岁人群死亡占55.14%,上升了55.75%;所有年龄段人群感染性疾病的位次显著下降,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位次显著上升,中老年人群中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位次上升。城乡死亡谱差别明显缩小,2020-2021年城乡主要死因位次基本一致。结论 山东省居民死亡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成为当前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1970-2021年山东省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效应仍不断显现,应大力发展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疾病与伤害的救治、预防、保健等服务。  相似文献   
84.
梅丹  许放  何静  王浩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74-976
目的分析大连市机动车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规律。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6-2009年在大连市3所医院就诊的,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提取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共报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10 243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15.53%,居伤害原因的第4位。男女性别比1.38∶1。25-岁年龄组为机动车交通伤害高发人群,占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的42.66%。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以商业服务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办事人员为主,分别占18.51%、10.83%和10.68%。机动车交通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贸易/服务场所和工业/建筑场所,分别占57.16%、22.85%和13.74%。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的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占60.36%;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部,占30.3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45.97%)。多为意外事故(98.88%)。结论机动车交通伤害是大连市门急诊伤害病例的主要类型,青壮年是高发人群,男性多见。应针对机动车交通伤害重点人群,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5.
潘敬菊  周梦格  张岚  唐雨萌  李茜  何田静 《疾病监测》2021,36(10):1086-1091
  目的   分析、评估湖北省青少年自杀死亡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控措施。  方法   2019年湖北省死因监测数据,经过整理、查重、剔除后,采用SAS 9.4软件分析,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之间的自杀死亡年龄、自杀死亡率等;以2010年全国普查人口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后的世界标准人口为标准人口,分别计算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利用ArcGis 10.6软件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绘制空间分布地图。  结果   2019年湖北省伤害位居青少年死因顺位首位,在全死因构成比中超过52%,其中,自杀死亡位居10~14、15~19岁青少年伤害死因顺位第2位、20~24岁青少年伤害死因顺位首位,在全死因的构成比中均超过10%。 1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3/10万、3.40/10万、3.26/10万;城市地区分别为3.38/10万、3.40/10万、3.31/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3.28/10万、3.38/10万、3.21/10万。 除了20~24岁年龄组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6.190,P<0.001),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的自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城乡之间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青少年自杀死亡方式主要为从高处跳下,其他依次为其他物质中毒、溺水、悬吊、杀虫剂中毒。不同年龄组(10~14、15~19、2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P>0.05),青少年自杀死亡随机、离散地分布在湖北省各个县(市、区)中。  结论   2019年湖北省青少年自杀死亡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差异,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自杀死亡负担。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 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R)呈下降趋势, 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 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 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 2030年仅下降15.94%, 其中男性下降18.73%, 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 癌症下降4.7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 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 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城市日温差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中国66个县/区日温差与居民日死亡数的关系,利用Meta分析方法整合不同县/区的结果。在调整季节、年龄、性别和死亡地影响后,以累计超额危险度(CER)为指标,分析极端日温差对死亡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收集1 260 913例死亡信息,北部、中部和南部县/区的日均死亡人数分别为6.1、9.7和10.7人,日温差均值为11.1、8.0及8.2℃。在全国范围内,日温差与居民死亡存在非线性关系,其暴露-反应曲线呈J形,即极高日温差存在显著死亡风险(最大CER=3.6%,95% CI:1.9%~5.3%),而极低日温差的死亡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极高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对中部县/区人群的影响(CER=5.1%,95% CI:2.4%~7.9%)大于南部(CER=4.5%,95% CI:1.7%~7.3%),在冬春季的效应高于夏秋季;老年人(≥75岁)为极高日温差的脆弱人群。结论 极端日温差对人群的死亡风险存在时空异质性,不同县/区的极高日温差均对居民死亡风险造成影响。对中部的影响高于南部和北部,冬春季的影响强于夏秋季,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影响最大,应因时因地制定政策保护脆弱人群。  相似文献   
88.
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导致的伤害和疾病,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日趋突出,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探讨科学可行的职业伤害干预措施,对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从工程干预、管理干预、个人干预和综合干预这几方面对职业伤害的干预措施进行了概括。在选择合适有效的干预措施时,各级单位和个人要充分了解职业伤害的概况,相关国家标准法规,不同干预方法的特点及干预措施的评价效果。职业伤害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劳动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9.
We aimed to provide a systematical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period analysi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hort and complete methods, using cancer registry data from Taizhou, eastern China. Overall, 5-year relative survival (RS) estimate was calculated using cohort analysis, complete analysis and period analysis, respectively; further analyses were stratified by sex, region, age at diagnosis and cancer sites. Deviation value (DV), defined as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estimated 5-year RS obtained from each method and the observed actual survival, wa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each method. Overall, 5-year RS derived by period analysi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observed actual survival (51.4%), compared to those by complete and cohort methods, with the estimates of 48.7% (DV: −2.7%), 43.2% (DV: −8.2%) and 36.3% (DV: −15.1%), respectively. Further stratifications by sex, age at diagnosis, region and cancer sites also supported period analysis provided more precise estimates, compared to complete and cohort methods. We found, for first time systematically using cancer registry data from eastern China, period analysis provided more up-to-date precise estimates of long-term survival for overall and stratifications by sex, age at diagnosis, region and cancer sit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hort and complete methods. Nevertheles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using large cancer registry data across China are warranted for the widespread use of period analysi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 reasonable lymph node (N) staging system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15 retrieved lymph nodes (LNs).Methods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 patients with ≤15 L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US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 databas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LNs and metastatic status on the prognosis. In addition, external validation was achieved with data from two medical centers in China.ResultsA total of 18,139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1–15 retrieved LNs from the SEER database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internal validation group. A new LN staging system, mNr staging (mNr0-4; 5 stages),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LNs and the metastatic rate. Compared with the TNM and TNrM staging systems (established by Wang J; misclassification rates of 50.4% and 62.5%, respectively), the mTNrM staging system had a lower misclassification rate (23.4%).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 between the mTNrM staging subgroups (p < 0.05);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5-year OS rate of partial adjacent stages in the TNM (8th edition) and TNrM (p > 0.05) staging system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external validation cohort.Conclusion: mNr and mTNrM staging systems can efficiently distinguish a survival difference in patients who undergo gastrectomy with ≤15 retrieved LNs, with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 5-year OS rate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TNM and TNrM stag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