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8篇
  免费   1895篇
  国内免费   67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22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877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788篇
内科学   1579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6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48篇
综合类   2068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2179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793篇
  6篇
中国医学   272篇
肿瘤学   138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 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质,在肿瘤间质中输运满足扩散方程。肿瘤外正常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药物能被淋巴管吸收,药物输运采用改进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浓度MEC水平以上的时间曲线面积(AUC)来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P,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D,AUC的值均增大。在给出的六种给药方式中,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它们的AUC值最大。结论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以及采用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间皮和转移性癌细胞中的表达,评价其用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细胞块技术对8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calretinin和HBME-1在癌细胞和间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2-40、calretinin和HBME-1标记间皮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48.1%、81.0%、77.2%,特异度分别为90.2%、69.5%、61.0%.三者联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81.7%.三者标记卵巢癌腹水间皮细胞的特异性都不高.结论 D2-40、calretinin和HBME-1合用可辅助鉴别诊断转移性癌与间皮.  相似文献   
83.
综合性医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焦虑现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冠心病患者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12月1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7家综合性医院的心内科连续收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9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抑郁合并焦虑症状以及合计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8%,16.7%,13.6%和22.8%;在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非首诊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既往被诊断为抑郁和/或焦虑障碍和接受抗抑郁和/或焦虑治疗的比例均低于4%:住院患者在本次住院期间的抑郁焦虑诊治率低于1%。结论:综合医院冠心病病人具有较高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和抑郁和/或焦虑障碍患病率.且既往诊治率较低。  相似文献   
84.
用Millicell底膜培养皿研究Tourmaline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联合培养的方法研究Tourmaline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放置Tourmaline微球的Millicell底膜培养皿与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联合培养。通过细胞形态、细胞融合面积、细胞计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培养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联合培养24h后Tourmaline组(与对照组比)细胞形态正常,呈铺路石样生长,贴壁细胞覆盖率从(79.50±5.92)%长到(90.17±3.49)%(P<0.05),细胞数增加(16.62±4.14)%(P<0.05),PCNA阳性细胞为(43.50±3.19)%,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Tourmaline可通过加强DNA合成,促进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调查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状况及其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8 744名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1日入学,且于2019年10月8日至2020年1月17日进行了常规体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务人员按标准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BMI界定超重肥胖,并回溯收集其出生记录与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婴幼儿期喂养记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出生后1,4,6月龄内是否纯母乳喂养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一年级学生中,超重肥胖率为32.5%(2 843名);出生后1,2,4,6月龄内的婴儿维生素D补充率分别为20.2%,49.7%,66.3%,72.7%,有83.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3年内补充了维生素D。出生后1月龄内补充过维生素D的婴幼儿,学龄初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OR=0.82, 95%CI=0.68~0.9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此保护作用在1,4,6月龄内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尤其明显[OR(95%CI)=0.76(0.61~0.97),0.76(0.59~0.99),0.69(0.49~0.98),P值均 < 0.05]。  结论  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率有待提高,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尤其对纯母乳喂养儿有降低学龄初期超重肥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前及期间城市学龄前儿童各类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为控制学龄前儿童电子屏幕使用和预防近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 于2020年6—7月, 横断面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幼儿园8 244名儿童, 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龄前儿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后各类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长, 估算加权屏幕屈光时间, 分析家庭电子屏幕督导行为与学龄前儿童加权屏幕屈光时间的关联。  结果  被调查学龄前儿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日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投影视屏时长过度检出率分别为30.52%, 51.40%, 56.82%, 而疫情前上学日三者检出率分别为21.94%, 41.80%, 47.51%。控制重要混杂因素后, 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频率高、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有规定并严格实施与疫情前加权屏幕屈光时间负向关联(调整OR=0.60~0.77, P值均<0.05);家长陪伴孩子时使用电子屏幕的频率高、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有规定但实施不严格与加权屏幕屈光时间和疫情期间加权屏幕屈光时间增加正向关联(调整OR=1.18~1.80, P值均<0.05)。  结论  城市学前儿童疫情前后电子屏幕用眼时长均过长。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的控制措施中, 应注重家庭内部的电子屏幕使用管理和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索构建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评估能力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为针对家长进行儿童伤害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邀请中国24位伤害预防、儿童保健等领域专家参与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筛选并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结果  最终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由0,1~2,3~5,6~11和12~17岁5个分量表构成,每个分量表都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层次分析法得到一级指标权重:“环境”为0.28,“产品”为0.16,“行为与技能”为0.31,“心理”为0.25。“环境”“产品”和“行为与技能”对应二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均是“水域”;“心理”对应的5个二级指标权重排前3位的是“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和“情绪管理”,权重都在0.2以上。  结论  经专家咨询构建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完整,且家长的监护行为与技能是伤害预防监护的评估重点。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对现有研究中关于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内容进行分析,为开发适用于中国儿童的伤害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Medline、Springer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和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结果  共纳入文献47篇,纳入研究中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以通过量表或问卷开展的定量调查为主。评估内容包括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知信行(44篇)和家庭环境安全性(3篇),评估对象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定量调查中,8篇研究验证了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信度检验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和Cronbach α系数,效度指标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论  现有研究中缺乏适用于中国儿童及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具,今后开发相应评估工具时应考虑不同儿童年龄段特点、不同伤害类型以及信效度问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的基础性政策,揭示疫苗采购的主要程序与核心要素,以期提出优化建议。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网络构建,结合对比分析法,总结各省份二类疫苗采购的共性与差异。结果:我国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程序包括规划、遴选、执行,共涉及采购目录、采购公告、疫苗接收与购入等17个核心要素。其中,集中采购周期以1年为主,疫苗报价大部分参考各省份的价格水平,定标时主要采取评审模式。结论:各省份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程序与框架一致,采购环境趋于公开、规范,应完善二类疫苗监测与评价、深化遴选标准、健全评审人才队伍等,促进我国二类疫苗采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0.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