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分析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GRADE结果。方法 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等数据库以及指南相关网站检索康复医学临床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月1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采用GRADE系统的指南,并对GRADE分级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 共纳入康复临床实践指南83篇,其中46篇(55.4%)应用分级系统,采用GRADE分级系统的指南仅4篇(4.8%),包含44条推荐意见,其中39条(88.6%)具有明确的证据质量。在推荐意见所引用证据中,低质量证据最多(34.1%);在推荐意见中,弱推荐较多(56.8%)。强推荐支持证据的质量高于弱推荐(χ2 = 8.218, P < 0.05)。 结论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对GRADE分级系统的应用仍待提高。建议指南制订者进一步掌握指南和GRADE方法学,更有效地改善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国内外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内容,为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和使用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及指南相关网站,时间为从建库之日起至2020年1月,搜集国内外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第二版)的流程,对国内外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关注的康复内容、推荐意见是否基于证据、基于证据的类型及证据分级范围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其中中文1篇,英文11篇。制订国家包括美国(3篇)、英国(3篇)、加拿大(3篇)、澳大利亚(2篇)和中国(1篇),发表时间为2005年9月至2019年2月。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中质量评价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AGREE)的有3篇(25.0%),分级系统采用GRADE的有2篇(16.7%)。指南推荐意见内容涉及领域有:认知功能障碍4个维度,推荐最多为认知功能的评估(7篇,66.7%);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5个维度,推荐最多为吞咽相关并发症(10篇,83.3%);运动功能障碍6个维度,推荐最多为对痉挛的治疗(10篇,83.3%);心理及行为功能障碍4个维度,推荐最多为评估(6篇,50.0%)。4个领域推荐意见中基于的证据类型不一,多为观察性研究和/或随机对照试验。结论 推荐意见基于的证据类型和推荐强度分级不尽相同。建议脑卒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制订应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方法和流程规范推荐意见的撰写,提高康复指南的整体质量和可实施性,并进一步提高康复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3.
本文回顾了过去30年间循证医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PICO问题模型、系统评价、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报告规范、5S模型以及证据生态系统。以上方法共同构成了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推动着循证医学的进步,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源动力。明确其核心方法与主要模型有助于研究者全面理解循证医学的科学理念,并结合当下发展新趋势不断探索循证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循证医学的更新迭代,进而促进循证科学的建设及多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4.
95.
The objective of this bibliometric review was to identify the volume, bread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tudies evaluating Tai Chi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20. Five English and four Chinese languag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llowing independent screening, 1018 eligible publications representing 987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which was a three-fold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decade. Most common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548/987, 55.5 %), followed by systematic reviews (157/987, 15.9 %),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152/987, 15.4 %), case series (127/987, 12.9 %) and case reports (3/987, 0.3 %) that were conducted in China (730/987, 74.0 %), follow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3/987, 12.5 %) and South Korea (20/987, 2.0 %).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mostly in the adult (55.2 %) and/or older adult (72.0 %) age groups. The top ten diseases/conditions were hypertens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iabetes, knee osteoarthritis, heart failure, depression, osteoporosis/osteopenia, breast cance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nsomnia. A quarter of the studies enrolled healthy participant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ai Chi on health promotion/preservation, balance/falls, and physiological/biomechanical outcomes. Yang style Tai Chi was the most popular, followed by Chen and Sun style. Tai Chi was mostly commonly delivered face-to-face by a Tai Chi instructor in group settings for 60 min, three times a week, for 12 weeks. Most studies (93.8 %) reported at least one outcome in favor of Tai Chi. Adverse events were underreported (7.2 %). Over half fell short of expected intervention reporting standards, signalling the need for Tai Chi extensions to existing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96.
目的调查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检索策略报告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Wan Fang Data、VIP、CNKI和CBM数据库,搜集国内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检索时限截至2012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指南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指南证据检索策略的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0个指南,其中仅13个指南(3.4%)报告了证据的检索策略。这13个指南中,报告了检索数据库的有13个,报告了检索词的有9个,报告了检索时间的有5个,三者均报告的仅3个。结论国内临床实践指南对证据检索策略的报告率低,也缺乏统一的报告标准,建议国内指南制定者运用AGREEⅡ和指南标准化会议(Conference on Guideline Standardization,COGS)的标准来报告指南信息。  相似文献   
97.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收录的有关于中医药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涉及4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方剂联合心理干预较单纯心理疗法明显降低抑郁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2.06,95%CI-3.24,-0.87;Z=3.4,P<0.01);温针灸联合逍遥散较帕罗西汀可显著降低抑郁患者HAMD评分(MD-4.68,95%CI-6.11,-3.25;Z=6.41,P<0.001)。结论低质量证据显示,使用温针灸联合中药方剂等纯中医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可能有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该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为艾滋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9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875台次汶川地震伤员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情况,为准确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需求、手术人力和物资配备,建立区域性国家级医疗救援中心提供数据。方法收集地震后第1天到31天的地震伤员基本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并与我院震前1个月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数据经双人核对,通过Excle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震后31天,我院共对地震伤员进行手术1265台次,其中在外科手术室内完成手术875台次.第1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3~4天,时间与第1次人院高峰吻合,且全部为急诊手术,以各类截肢术居首(43%)。第2次手术高峰发生在震后9~12天,时间为第2次入院高峰及延后2天,以择期手术为主(64%),伤员主要为复杂、重症需二期手术的骨伤患者,以各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居首(61%)。结论我院在震后1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震伤员的手术救治,显示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距离灾区最近的国家级医院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支撑作用,为未来合理配置医疗救援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北京小汤山医院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原始诊疗信息资源进行总结与整合,为国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研究数据库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小汤山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病案首页、病历、医嘱、化验、检查、生命体征、手术、诊断和费用信息,采用Delphi语言编程开发数据质量核查软件和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整合SARS诊疗信息,建立SARS诊疗信息展示与查询平台.结果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共收录了68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109万余条临床诊疗信息记录、病案文本文件、X线胸片和CT图像文件.按展示功能可将该系统分为条件设置栏、查询结果主记录浏览窗口和病案信息浏览窗口3部分,以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医院质量管理信息及SARS临床、经济、基础和管理研究信息,为挖掘和合成数据提供平台.所有数据的质量控制采用SARS诊疗质量实时控制软件和数据质量核查软件.结论小汤山医院SARS诊疗信息数据库完整、安全地保存了所有原始数据,临床信息数量大、质量高,为搭建最好的SARS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和政策研究技术平台提供了保证,使这些宝贵数据的深度挖掘、加工合成、规律总结、原因探索成为可能,也使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系统评价与其它药物比较,青蒿琥酯注射剂与栓剂治疗重症疟疾是否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其他临床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MEDLINE(1966~2007.4)、EMbase(1988~2007.4)、CBMweb(1978~2007.4)、VIP(1989~2007.4)和CNKI(1994~2007.4)数据库,收集所有青蒿琥酯注射剂与栓剂治疗重症疟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共2269例患者。根据Cochrane图书馆推荐的RCT质量评价标准,各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较高,6篇为A级,5篇为B级。其中6个RCT比较静脉注射用青蒿琥酯与静脉注射用奎宁的疗效,结果显示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52,0.80),P<0.0001],静脉注射用青蒿琥酯的疗效优于静脉注射用奎宁。3个RCT比较了静脉注射用青蒿琥酯与青蒿素栓的疗效,结果显示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及95%CI分别为0.94(0.35,2.56),0.58(0.19,1.74)和2.00(0.39,10.26)。2个RCT比较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用青蒿琥酯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50,95%CI(0.52,4.31),P=0.45]。静脉注射用青蒿琥酯与静脉注射用氯喹、蒿甲醚等其它药物比较,其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个RCT报告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结论与奎宁比较,注射用青蒿琥酯更有效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静脉用青蒿琥酯与肌肉用青蒿琥酯比较,以及静脉用青蒿琥酯与青蒿素栓比较,在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