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4篇
  免费   3243篇
  国内免费   1383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287篇
妇产科学   254篇
基础医学   2212篇
口腔科学   2315篇
临床医学   4303篇
内科学   1940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724篇
特种医学   9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884篇
综合类   6377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917篇
眼科学   497篇
药学   2245篇
  37篇
中国医学   1267篇
肿瘤学   134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1272篇
  2021年   1365篇
  2020年   1455篇
  2019年   762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1682篇
  2013年   1738篇
  2012年   2637篇
  2011年   2450篇
  2010年   1756篇
  2009年   1833篇
  2008年   1331篇
  2007年   2062篇
  2006年   1740篇
  2005年   1266篇
  2004年   1079篇
  2003年   957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b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CD14表达变化。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病人36例,采集入院当日及第3、第7日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在轻症病人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83.
目的改善心脑血管缺氧载氧药物是一种创新药物。由于它半径比红细胞小400~1 000倍,易于通过毛细血管,给缺血组织及时供氧,迅速缓解或纠正缺氧状态,达到治疗抢救目的。血红蛋白的纯化工艺是载氧药物研制的重要工艺步骤。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通过热敏法分离纯化人脐带血血红蛋白的工艺以及较为完善的纯化血红蛋白质量检测指标。结果与现有的纯化方式相比,热敏法操作简便,仪器设备造价低廉,纯化与病毒灭活同时进行,得到的纯化产品损失少,纯度高,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国际水平。结论本工艺适用于规模制备纯化血红蛋白,为进一步研制治疗心脑血管缺氧载氧药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4.
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 (PA)和维甲酸 (RA)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 10 -6、10 -7、10 -8mol/L浓度紫杉醇和 10 -5、10 -6、10 -7mol/L浓度维甲酸在体外单药或协同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和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0 -6mol/L以上浓度维甲酸作用 48h可增强 10 -7mol/L以上浓度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 [抑制率≥ (5 6.3± 5 .2 ) % ,P <0 .0 5 ] ,增强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率≥ (2 0 .5± 2 .3 ) % ,P <0 .0 5 ] ,下调CyclinD1的表达 [表达率≤ (9.2± 1.1) % ]。维甲酸使紫杉醇所致的G2 /M期细胞比例由 (70 .3± 9.3 ) %变为 (5 4.6± 6.7) % ,部分地逆转了其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 (P <0 .0 5 )。结论 紫杉醇和维甲酸可以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紫杉醇和维甲酸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
1株诱变枯草杆菌溶栓酶性质研究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从1株诱变的枯草杆菌的发酵液中,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活性较高的纤溶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 按胰酶活性测定法测其水解酪蛋白活性,用SDS-PAGE测定分子量,等电聚焦测定其等电点。采用硫酸酚法测定糖含量,并对其药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其水解酪蛋白活性为2.1U/mg,分子量为62kDa。等电点为8.5。含糖量为32%,并且发现该酶具有直接降解纤维蛋白的活性。结论 此纤溶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及药理价值。  相似文献   
86.
APTT测定值和APTT测定值比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PIT测定值(秒)和APIT测定值比率中哪一种是更稳定、更可靠的临床应用指标。方法:将同一标本采用法国STA-Compa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两种手工法同时测定,比较同组标本不同方法的APTT测定值(秒)和APTT测定值比率。结果:手工法(一)与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仅比较,如APTT值以秒表示,对照组、口服抗凝剂组及肝病组病人同组标本不同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10,P>0.50,P>0.05);手工法(二)与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在对照组、口服抗凝剂组及白血病组的比较中,也获得类似的结果。结论:将APTT测定值(秒)转化为病人与对照APTT测定值比率报告,使不同方法结果间更具可比性。在APTT报告的标准化方面,建议将APTT和APTT测定值比率同时报告。  相似文献   
87.
刘瑾  杨青  王绵珍  兰亚佳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89-693,69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在ECM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MMPs活性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还是人类多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与肺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MMPs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在胶质瘤复发前后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对 4 5例复发胶质瘤瘤组织、瘤旁脑组织和 10例正常脑组织CyclinD1,P1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统计分析CyclinD1,P16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 ,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CyclinD1表达依次升高 ,而P16的表达依次下降 ;肿瘤复发CyclinD1表达增强 ,P16的表达减弱。结论 CyclinD1与P16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程和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PPARδ在结直肠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有关PPARδ研究及结直肠癌发病机理的文献。结果PPARδ是Wnt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结论PPAR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生物活性陶瓷与细胞外基质骨形成对Ca、P、ALP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评价,探讨生物活性陶瓷及细胞外基质与骨细胞相互作用机理,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应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蒸馏水及血浆接触,体外成骨细胞培养及体内骨诱导试验。采用原子吸收,钼蓝比色及速率法分析化学性能,血浆、细胞冻溶液及组织匀浆中Ca、P、ALP的变化规律。结果:材料组体内、外接触Ca、P、ALP值高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复合材料组高于相应的非复合材料组。TGF-β1加材料高于BMP复合材料组,而不同材料有所不同,TCP材料高于其它材料。结论: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Ca、P离子释放,细胞外基质及Ca、P离子可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异位骨形成及ALP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