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92篇
内科学   116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70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881篇
预防医学   61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50篇
  5篇
中国医学   564篇
肿瘤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乙型肝炎病毒对c-fos基因表达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癌基因(oncogene)是一类编码关键性调控蛋白的正常细胞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只有有限表达,又称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当受到理化等因素刺激时,他们可以异常表达,导致细胞的增生、分化或癌变.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仅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许多实验已证实肝细胞癌变过程涉及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突变,其中HBV对原癌基因c-fos 的激活及表达调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HBV与c-fos之间表达调节的阐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BV导致HCC的分子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2.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 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HCC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在对HCC的致病机制的探索中,原癌基因也成为研究的的重点.研究发现,HBV和HCV均能调节原癌基因c—jun的激活与表达,从而导致肝细胞异常增  相似文献   
993.
乙型肝炎病毒DNA YMDD变异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双环醇调节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9.
背景: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MSCs)是细胞治疗、再生医学以及免疫调节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其培养表面的研究是关系优化PMSCs培养体系的重要课题。 目的:观察磺化法、次大气压等离子技术和多聚赖氨酸包被技术改性的聚苯乙烯培养表面对人P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10在北京纵横洋洲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生物塑料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苯乙烯3.5 cm2培养皿和24孔培养板由北京纵横洋洲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多聚赖氨酸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人正常分娩期胎盘由北京人民医院提供,并经产妇知情同意。 方法:以磺化法、次大气压等离子技术、多聚赖氨酸包被技术改性聚苯乙烯培养表面,将体外分离的人胎盘小叶中有核细胞分别接种到不同改性处理的培养表面,贴壁法获得PMSCs克隆,传代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改性处理的聚苯乙烯培养表面的表面张力;PMSCs在不同培养表面培养的原代培养克隆率、接种培养贴壁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聚苯乙烯培养表面采用不同方法改性后,其表面张力:等离子组>多聚赖氨酸组>磺化组>对照组;培养表面表面张力越大,人PMSCs原代培养克隆率和继代培养贴壁率越大,而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表面更有利于原代分离人PMSCs;培养表面表面张力的增加能有效缩短人PMSCs接种后恢复期。 结论:鉴于多聚赖氨酸改性大幅增加了培养成本并有污染细胞的可能,建议采用多聚赖氨酸改性表面实施PMSCs原代培养,等离子改性表面实施PMSCs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00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高变区界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是否存在高保守区或高变区,并探讨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的存在方式. 方法:自GenBank中按血清型搜索符合要求的HBV全基因组序列,并应用Vector 6.0版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的分析和比较. 结果:GenBank中搜索出28个adr血清型和22个adw血清型HBV病毒株全基因组,比较后发现2种血清型的核苷酸序列总一致率分别为76.6%和73.9%;adr血清型病毒株存有高度变异区和高度变异区,一致率分别为54.5%和92.1%;adw血清型基因组内部含有高度保守区,一致率为85.0%,不含有高度变异区.前-前-S区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前-X区的编码具有adr血清型特异性特点,在某些病毒基因组中,因为存在A2608→C/T、和C/A2733→T替换突变,导致其前-X基因编码区起始密码子突变,因此部分HBV基因组无前-X基因结构区. 结论:HBV基因组内部可能存在高度保守区,前-前-S区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而前-X编码区具有adr血清型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