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3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392篇
药学   319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ILVEN)为一种少见的儿童时期发病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沿Blaschko线分布。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患儿 女,1.5岁,因全身散发黄色结节一年余于2011年9月27日至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出现躯干一处黄色结节,其家长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多并累及躯干多处及面部、四肢,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与治疗不祥,后转至我院就诊。体检:患儿发育良好,各系统体检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93.
患者女,19岁.因下颌、下唇皮损10年就诊.初起为米粒大小丘疹,渐增大、增多,无痛痒.否认类似的家族病史.体检: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下唇左侧、下颌多发性的丘疹结节,肤色.下唇左侧唇红区及唇红与皮肤交界处可见皮损融合成斑块,形状不规则,境界相对清楚.  相似文献   
994.
A 56-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a mass on the left forehead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wenty years prior to the presenta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a broad bean-sized nodule on the left forehead, thereafter, an in situ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One year prior to the presentation, the lesion recurred and gradually enlarged with no evident symptom.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wed a pink, painless and indurated mass measuring 3 cm × 2 cm × 1 cm on the left forehead. The lesion appeared as a hemispheroid-shaped elevation, had a smooth and tense surface, and was adherent to skin but not to deep fascia. There was an obvious depression around the mas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n evident proliferation of spindle cells with a braid-like distribution in the mid- and lower dermis. Mild atypia was observed in these cells.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34 and vimentin, but negative for CK, S-100 and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A diagnosi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was made. The lesion was resected followed by a free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 After operation, the flap survived well, and a satisfactory outcome was achieved.  相似文献   
995.
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长期以来认为,其好发于诸如凯尔特人等特定人群.许多国家或地区缺乏确切的发病率数据.在美国,酒渣鼻患者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以上~[1].  相似文献   
996.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国内外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瘙痒的发生主要由无髓C纤维介导,其对组胺及热敏感,并与一系列瘙痒介质的参与有关[1].临床工作中发现,瘙痒常在夜间发作或明显加重[2],患者通常描述瘙痒位于原有皮损处或全身性发作,无明确定位.Yosipovitch等[1]报道,65%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夜间感觉瘙痒加重,其中包括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另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等也感觉夜间皮肤瘙痒加重[2-3].夜间皮肤瘙痒的认识和处理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7.
998.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在过去40年中,全球发病率以每年5%的增长率递增[1].由于黑素瘤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死亡率高,各种治疗效果不佳.近30年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仅批准了达卡巴嗪(DTIC)和大剂量白介素(IL)-2用于晚期黑素瘤的治疗,但有效率仅为15%,而且不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99.
多核巨细胞是分枝杆菌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特征性病理细胞之一,其典型的细胞形态为体积较大、多个细胞核环状或者马蹄形排列在细胞质中.一般认为,多核巨细胞在肉芽肿的微环境中由单核巨噬细胞分化融合而来.虽然多核巨细胞发现已久,但是其形成的具体机制、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至今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分枝杆菌的某些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微环境中众多的细胞因子及黏附因子、细胞表面抗原等对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及功能变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全世界的儿童发病率约为10%~ 20%,成人为1%~3%,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中sIgE抗体,食物不耐受IgG抗体在特应性皮炎诊治中的意义,我们对确诊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进行sIgE和sIgG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