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3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392篇
药学   319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80例联合化疗病人麻风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联合化疗(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80例登记MDT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例麻风病人中I型和II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4%和19.3%.51.6%的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7.5%的I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1年内,45.4%的II型麻风反应分别发生在MDT开始后的2年内.疗前细菌指数>4.0是II型麻风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的2年内是麻风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2.
当银屑病皮损面积小于5%时以外用治疗为主.他克莫司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免疫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活化.外用他克莫司治疗银屑病特别是面部、皱褶部位皮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现有的报道大多为开放性的观察,缺乏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外用他克莫司对于儿童的远期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患者女,62岁.面、躯干及四肢红色斑丘疹10年,加重2年.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年,同时合并有干燥综合征、Ⅱ型糖尿病、间质性肺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皮肤科检查:面颈、躯干、四肢泛发粟粒至绿豆大小水肿性红斑、丘疹、斑丘疹,局部散在浸润性结节,以背部为著.双上肢伸侧、双膝及股臀部弥漫大片暗红斑.双手足、肘膝关节、双耳等处可见鸽卵大小暗红色或黑褐色疼痛性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弥漫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少许核尘及红细胞外溢,无血管炎表现.结合病史、皮损特点、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  相似文献   
104.
淋球菌分型研究包括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研究.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是一种基于测序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分型方法,其检测标本不仅可以是茵培养物,还可以直接用于拭子标本的分型研究.PCR分别扩增两个编码淋球菌外膜蛋白基因(por和tbpB)的高变区,PCR扩增产物测序后与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网站比对以获取菌株的基因型.淋球菌多抗原序列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国内外实验室间结果可比性等优势,该方法已经在预测淋球菌耐药性、分析性网络、鉴定特殊菌株爆发和流行等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了解浙江省麻风病留院者伤害流行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浙江省8所麻风病院225例留院者1年内(2008年1~12月)伤害发生情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确定其影响因素.麻风病留院者伤害发生率为40.4%(91/225),伤害事件发生率为61.8%(139/225),发生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烧烫伤46.8%(65/139)、跌落伤25.2%(35/139)、行走新溃疡伤15.8%(22/139);伤害地点主要是病房36%(50/139)、个人厨房30.2%(42/139)、道路24.5%(34/139);烹调与辅助支具使用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麻风病留院者伤害发生率较高,有自身的伤害流行特征,应加强麻风病院的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6.
慢性荨麻疹临床主要表现为风团和水肿性红斑.一般认为,风团如果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及以上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荨麻疹(CU).现认为近一半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发病机制,应归属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CAU),存在抗FcεRI抗体和抗IgE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和补体在CU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自身免疫机制只能解释部分CU的发病机制,CU发病尚存在凝血途径异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众多其他机制.本文就CU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7.
报告1例IgA/IgG脓疱型天疱疮。患者临床表现为瘙痒性脓疱和水疱,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内水疱,水疱内密集中性粒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A和IgG在表皮内呈网状沉积。外周血中桥粒芯蛋白(Dsg)1-IgA和IgG阳性,病情控制后,Dsg1-IgA水平很快下降,其与病情有相关性。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8水平变化,可能与Dsg1-IgA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的医学护肤品(简称保湿霜)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所有90例受试者在使用保湿霜前后对靶皮损作两侧对照观察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价.靶皮损侧外用保湿霜,为期2周,并在用药的第0、3、7、14d进行随访.采用皮肤干燥程度评分、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及总体效果前后比较,以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结果:除1例外其余受试者皆能完成随访;治疗第3、7、14 d IGA评分、IGA等级评分、受试者皮肤干燥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使用时间延长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明显改善率67.42%(60/89);改善率93.26%(83/89);治疗成功率74.16%(66/89).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10%).结论:该保湿霜具有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9.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在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份瘢痕疙瘩和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PDGFR-α和-β蛋白的分布.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瘢痕疙瘩组织中PDGFR-β表达明显增高,而PDGFR-α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似与瘢痕疙瘩的临床生长状态有关.在边缘充血、浸润生长明显的皮损,PDGFR-α呈强烈表达;而在边缘稳定、无明显浸润态势之皮损,PDGFR-α呈低表达.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比PDGFR-β表达更为丰富.结论 两种PDGFR的表达增高导致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PDGF敏感性提高,决定了PDGF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2~ 8岁儿童CA的发病逐渐增多 ,损害部位以外阴及肛周常见 ,但儿童肛管内发生CA未见报告 ,现将我们发现的 3例肛管内CA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男 ,2岁 ,病程 2个月。肛门异物来我院就诊 ,检查发现肛门及肛管内有鸡冠状或菜花样赘生物 ,醋酸白试验阳性 ,父母均有CA感染史。例 2 ,女 ,2岁 ,病程 5个月。外阴发现皮疹后曾在外院行CO2 激光治疗 10余次 ,干扰素 5~ 10万U肌注及局部注射 1月余 ,后发现肛管内赘生物转我院。检查发现肛管内有大小不等菜花样皮疹 ,醋酸白试验阳性 ,父亲曾有CA感染史。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