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9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658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346篇
内科学   2095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296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87篇
综合类   3430篇
预防医学   615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177篇
  33篇
中国医学   5184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967篇
  2020年   997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209篇
  2012年   1643篇
  2011年   1354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1例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随访10-4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各1例;张口受限1例。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复发鼻咽癌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其疗效满意,可作为放疗术后复发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2.
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Adr-MG-ms)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了超细氧化铁粒子的合成和磁性明胶微球(MG-ms)在狗体内的栓塞效果。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由2%阿霉素(Adr)、68%明胶和30%的磁铁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2μm。在体外实验中,药物释放速度证明微球有缓释的性质。磁铁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10nm,磁性明胶微球与 ̄(99m)Tc标记磁性明胶微球通过导管分别输入狗的肝动脉内进行栓塞,照相和血管造影显示在未加外磁场时磁性明胶微球在左右肝叶分布几乎相等,而在1200高斯的外磁场作用下,靶部位肝左叶的微球分布是肝右叶的2.25倍,而甲状腺、脑、心脏的微球很微量,结果表明磁性明胶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是一个很好的治疗肝癌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83.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医原性躅内翻矫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与防治方法。方法1989年7月至2005年5月治疗医原性躅内翻27例(28足),男4例(4足),女23例(24足);年龄24~62岁,平均51.3岁。采用Hiss手术13例(14足)、myerson手术10例(10足)、跖骨远端截骨术4例(4足)。术前对每个病例进行临床、x线片与CT检查,分析其躅内翻的发病原因。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百分制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7例(2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17年2个月,平均5.7年。术前评分平均为52.4(41~57)分,术后平均为89(64~100)分。疗效优13足(46_4%),良11足(39.3%),可4足(14-3%),优良率85.7%。施行Hiss手术者中1例术后13年发生蹿长伸肌腱轻度挛缩,采用myerson手术者术后背伸较术前平均减少9.5°(8°。~12.5°。)。医原性躅内翻的发生原因有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躅外翻矫形时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本组有14足(50%),然后依次为内侧关节囊过度重叠紧缩缝合5足(17.9%),矫形时过度纠正IMA4足(14-4%),术后长时期固定3足(10.8%),术后躅趾外展与内收肌力失衡2足(6.9%)。结论躅外翻矫形并发躅内翻最常见的原因是对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过多。术者在治疗医原性躅内翻时,应根据各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采用Hiss、Myerson软组织重建术与Chevron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医原性跨内翻切实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比较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及单纯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B~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 治疗组为TP方案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客观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QLQ-C30)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RR为41.5%(22/53),DCR为71.7%(38/53),对照组分别为35.8%(19/53)和62.3%(33/53)。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量表疲乏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肿瘤标记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优势,能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综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目的 为了解中医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方法 2020年6—12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为调研对象,每个项目组人员填写一份问卷,汇集项目组整体意见。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至各项目组进行调查,网络端收取调查结果。围绕调研主题,问卷内容包括5大方面: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问卷为半结构化设计,共30个结构化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在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上,大多数项目组(94.45%,187/198)认为本领域内依然需要更多的中医...  相似文献   
87.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PARKIN基因与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帕金森病(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AREP)家系的关系。方法 对3个AREP家系的6例患者和23位成员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并进行PARKIN基因PCR扩增,产物通过变性高压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mnatogmphy,DHPLC)进行突变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PARKIN基因外显子均扩增成功。DHPLC检测和基因测序发现一个家系中存在PARKIN基因杂合Gly284Arg突变,另一个家系中存在PARKIN基因Ser167Asn多态性,且患者均有环境毒物接触史。结论 PARKIN基因杂合Gly284Arg突变在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可能导致发病。PARKIN基因Ser167Asn多态性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因素,汞中毒与其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delAT/7541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delAT导致I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和脾细胞介导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等观察了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兔疫功能的作用。结果:驱虫斑鸠菊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LPS刺激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1);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抗体细胞生成反应以及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