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9篇
  免费   1983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658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346篇
内科学   2095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296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87篇
综合类   3430篇
预防医学   615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177篇
  33篇
中国医学   5184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967篇
  2020年   997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209篇
  2012年   1643篇
  2011年   1354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813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丹酚酸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其对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将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Nim)治疗组,测定缺血30 min时脑组织能荷(EC)、磷酸肌酸(PCr)、ATP酶活性、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以及脑含水量。结果:SalB治疗组EC(0.520±0.034)和PCr[(98.344±13.24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593±0.013)×103 U/g]和Ca2+-ATPase[(0.484±0.053)×103 U/g]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EC(0.465±0.037)、PCr[(81.614±9.91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244±0.065)×103 U/g]和Ca2+-ATPase[(0.321±0.086)×103 U/g] 的活性,2者相比显著差异(P<0.01);而SalB治疗组Glu[(0.405±0.110)μmol/g]和Asp[(0.141±0.02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38.1±0.1)%] 则明显低于缺血组Glu[(0.550±0.140)μmol/g]、Asp[(0.287±0.05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44.1±0.1)%],2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增强脑组织能量代谢和ATP酶活性,并降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是SalB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2.
卵巢切除对大鼠肾上腺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去卵巢大鼠雌激素受体(ER)亚型在肾上腺表达的观察,研究去卵巢对大鼠肾上腺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Wistar大鼠20只,10只为假手术组,10只为模型组(去卵巢组),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肾上腺,称重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ERα、ERβ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取动物血清测量雌二醇(E2)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含量。结果1.ERα与ERβ在大鼠肾上腺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肾上腺皮质部,以球状带和束状带为主,网状带有少量分布,ERβ的表达强于ERα。2.ERβ在大鼠模型组的表达强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ERα在模型组的表达略强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卵巢切除后,大鼠血清FSH升高,E2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卵巢切除可影响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肾上腺的表达,尤其是对ERβ表达的影响较为显著。卵巢切除能够减少大鼠血清雌激素的分泌,使垂体反馈性的增加FSH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蒺藜皂苷(TTL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漏出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 缺氧3 h复氧12 h可诱导出皮层神经元凋亡,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高于对照组(P<0.01)。蒺藜皂苷(0.025 g/L)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蒺藜皂苷可降低由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人循环纤维细胞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合成胶原的能力.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循环纤维细胞,用酶水解法和天狼星红染色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和细胞层中的胶原含量,比较其在不同分化阶段与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分泌胶原的类型.结果 循环纤维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形态学特征不断变化,从圆形幼小、多聚集成"细胞岛"的纤维细胞向梭形、透明、边缘多纤毛状突起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化,在分化过程中不断合成胶原,尤其在培养的细胞层中伴有大量胶原沉积,所分泌的胶原以I型和Ⅲ型胶原为主.结论 循环纤维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具有相似的胶原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测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RF、PKC蛋白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缺血模型大鼠于再灌2 h、6 h、24 h时海马神经细胞CRF、PKC蛋白表达量,CRF拮抗剂对照。结果: (1)CRF:假手术组海马区可见少量阳性细胞;模型组见大量阳性细胞,着色深,随时间延长增多。拮抗剂组阳性表达较少,着色较浅。模型组和盐水组CRF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CRF拮抗剂组(P<0.01)。(2)PKC:假手术组海马区阳性表达颗粒少,模型组和盐水组见大量阳性表达颗粒,拮抗剂组阳性表达颗粒稀疏。模型组和盐水组CRF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CRF拮抗剂组(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诱导CRF、PKC蛋白高表达是导致海马神经细胞迟发性死亡的重要因素;CRF蛋白激活PKC蛋白表达可能是CRF诱导缺血后神经组织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6.
观察了小鼠IL-2/LAK细胞体外对麻风杆菌感染巨噬细胞(Mφ)的溶解作用。结果显示,当麻风杆菌感染Mφ比率在1:1,10:1和50:1时,经体外培养1,3和5天后,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比例在10:1时,对麻风杆菌感染Mφ比率在10:1和50:1的靶细胞溶解作用比没有感染的Mφ或麻风杆菌与Mφ比率1:1的靶细胞显著增加。而且溶解百分率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麻风杆菌的代谢活力测定发现,LAK细胞能抑制麻风杆菌氧化(14)~C-棕榈酸产生(14)~CO_2。提示IL-2/LAK细胞在溶解麻风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时,可能还具有影响胞内杀菌物质对麻风杆菌活力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1)NRQ+ET组的ΔT[(0.82±0.08)℃]、TRI6(5.73±0.09)、下丘脑cAMP含量[(0.70±0.50)nmol/g]、CSF中cAMP含量[(56.86±1.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11.91±3.47)ng/g],分别低于ET组的ΔT[(1.80±0.16)℃]、TRI6(11.31±0.20)、下丘脑cAMP含量[(1.35±0.21)nmol/g]、CSF中cAMP含量[(66.69±1.82)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80±9.59)ng/g],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下丘脑:r=0.899,P<0.05;CSF:r=0.991,P<0.01;AVP:r=0.972,P<0.01)。结论: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抗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对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在免疫诱导期、关节炎急性期、慢性缓解期血清中CⅡ抗体的水平、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IFN-γ的自发分泌和刺激性分泌以及淋巴结细胞的特异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山茱萸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异性抑制免疫大鼠抗CⅡ抗体的产生、腹股沟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细胞增殖。结论: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CⅡ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09.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世界针灸杂志》2023,33(3):191-197
“Long COVID” is a sustained symptom following infectio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According to recent statistics, at least 65 million people have long COVID, which poses a long-term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re complex and affect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palpitation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ttention and memory deficits, fatigu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treatment effect with a single intervention. Currently,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long COVID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nd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long COVID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e various phases of COVID-19.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oint stimul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alpitations, dyspnea,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 patient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cupoint stimulation may improve various symptoms related to long COVI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COVID-related symptoms, based on the common sequelae of various systems involved in long COVID, and the effect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imilar symptoms and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