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一、关于肝炎(一)肝炎病毒的致病性目前认为 HBV、HCV 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而 HAV、HEV 是急性、亚急性肝炎的主要病原。印度的 Tonden 报告10—28%的成人急性肝炎因 HAV 所致,HAV 很少引起暴发性肝炎(1.7%),也不引起亚急性肝炎,除非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适合于高原部队防治由于 HP 感染所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设计了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胃镜检查证实的140名 HP 阳性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复查,溃疡患者胃镜复查并行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以德诺为主的2号和3号四联方案Hp 根除率分别为92.23%和91.67%,但不良反应较多;4号方案(雷尼替丁150mg2/天,甲硝唑200mg4/天,呋喃唑酮100mg4/天)HP 根除率为83.33%,但与2号和3号四联方案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药品成本低。因此,根据我们的结果,4号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适合于高原基层部队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早期大肠癌是河以治愈的,进展期大肠癌则预后很差‘”。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二级预防,即检出可治疗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同此,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由于常规的诊断手段(如大使隐血试验,常现肿瘤标记物检测,结肠镜检等)均难以真正实现大脑肿瘤的早期诊断,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虽可提高敏感性,但仍存在特异性不高这个严重不足.所以,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一直是人们努力药方向.目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1989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肠癌的发生与部分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和解剖学分布特征对探讨大肠癌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方医院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进行分析,以探讨大肠息肉发病年龄、部位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材料与方法从1976年1995年临床共进行了24465例结肠镜检查,共检出了3065例大肠息肉患者。  相似文献   
15.
患:男,22岁,学生。因间歇性腹痛、腹泻4午,加重半月,于1992年7月17日以克隆病入院。脐周及右下腹钝痛.糊状或水样便偶带血丝,饮生水或紧张疲劳为诱因,活动出汗后常有包皮水肿及疼痛。曾2次结肠镜检查示整个大肠多个浅溃疡,病理活检为粘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应用二甲基奶油黄 ( DAB)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大鼠免疫功能变化 ,观察大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淋巴细胞转化率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在诱发大鼠肝炎、肝硬化、肝癌 3个阶段分别取大鼠脾脏淋巴细胞 ,测定 IL- 2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肝炎、肝硬化、肝癌期大鼠 IL- 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 P <0 .0 5或 <0 .0 1)。对照、肝癌组大鼠 IL- 2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正相关 ( P <0 .0 5 ) ,肝炎、肝硬化组大鼠 IL- 2与淋巴细胞转化率无关 ( P >0 .0 5 )。结论 :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 ,IL - 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逐步降低 ,肝癌组大鼠 IL - 2活性降低与淋巴细胞合成功能下降有关。肝炎期 IL - 2活性显著下降提示有早期肝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猫胃螺杆菌(Hf)对二级Balb/C小鼠进行实验性感染.方法二级Balb/C小鼠16只,6~8周龄,先灌服三联药物混合液(灭滴灵2.6mg/d,四环素2.6mg/d,丽珠得乐1.2mg/d),实验组继以Hf菌液0.25m1/次(1×105~6CFU/ml)灌服,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以布氏肉汤0.2ml灌服,隔日1次,共4次.结果细菌学检查,实验组均感染了Hf,对照组无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5只小鼠出现慢性胃炎病理改变,而对照组则无.结论运用二级Balb/C小鼠进行试验,全部感染了Hf,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p在高原部队人群中感染状态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驻青藏高原(海拔2800-5231公尺)某部官兵517人进行普查,年龄18~40岁。采用冒镜普查和~(14)C-尿素呼吸试验方法,接受胃镜普查的受检者均在胃窦部取活检2块,分别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入伍仅1月的新兵,Hp感染率为38.18%,而另两组人群长期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至少1年以上,Hp感染率达52.42%和62.32%。新兵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Hp感染率不同,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和缺氧可能是导致Hp在胃粘膜的定植并引起Hp感染率增加的重要素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有严重的胃排空障碍,本文着重探讨胃窦平滑肌电生理水平上的改变在胆汁返流性胃炎中可能的发病意义。方法:对13例胆汁返流性胃炎(R组).10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组)和7名健康志愿者(C组)的胃窦平滑肌电连续检测30分钟以上,比较平均慢波频率和胃节律紊乱的发生辜和节律异常的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平均慢渡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组均可见胃节律异常.发病率在R组较高.为53.8%(7/13),C组和N组较低,分别为14.3%(1/7)和30.0%(3/10);程度上R组>N组>C组。结论:严重的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可能是胆汁返流性胃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澳大利学Barry MashalI和Robin Warren在胃内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HP)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其传播主要为口——口和粪——口途径,人群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生因素之一。近来的研究还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