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探讨Bootstrap自抽样如何在层次结构数据中实现,为组内相关系数(ICC)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提供选择。文中利用混合效应模型估计重复测量数据和两阶段抽样数据的ICC及利用Bootstrap法估计ICC的可信区间,比较不同的自抽样模式下ICC可信区间结果。重复测量实例 结果显示Bootstrap整群抽样估计的可信区间包含ICC真值,如忽视数据的层次结构特征, Bootstrap方法得到无效的可信区间估计;两阶段抽样实例结果显示整群Bootstrap自抽样方法估计的ICC均数与原样本ICC偏差最小,可信区间宽泛。表明对层次结构数据进行Bootstrap自抽样,需考虑数据的产生机制,即高水平Bootstrap自抽样的统计量估计更接近原样本统计量。  相似文献   
112.
深圳市1984~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十余年梅毒流行特征的分析,探讨导致该市近六年来梅毒发病率大幅增长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地区系统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十余年来深圳市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为主,二期梅毒报病数高于一期梅毒;职业构成以工人,无业,干职,供销,饮服人员及个体从业者为主。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传统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根据深圳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介绍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方法 :参考国际上近年来对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要求和进展 ,对安全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 结果 :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和实验数据分析 ,本文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出了有关统计处理方法。 结论 :安全性评价作为药物研究中与疗效评价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随着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 ,有必要提高我国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4.
摘要:目的:比较中美两国2009~2020年不同人群药品不良反应(ADR)/事件(ADE)报告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中国开展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2年间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从年度报告数据变化、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报告来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占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变化趋势及导致差异的原因。结果:2009~2020年,中国和美国ADR/ADE累计报告数量分别达14 985 478和16 959 905份,年报告数目和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年度报告数量增长率为10.7%,高于美国的1.2%,但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仍远低于美国。中国严重ADR/ADE报告占比各年份均低于美国,2020年两国严重ADR/ADE报告占比分别为10.0%和53.6%。结论: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报告涵盖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建议提高公众对ADR的认知,推动报告数据公开透明,不断完善中国监测体系建设;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更应促进各机构信息共享,共筑药物警戒体系。  相似文献   
115.
摘要:介绍了用药强度指标“药物覆盖日占比”(PDC)的概念与应用。作为用药依从性的一项衡量指标,PDC≥80%认为患者在该时间段内依从性好,<20%认为不依从,20%≤PDC <80%则认为部分依从。PDC可应用于具有长期记录的药房数据库、医院数据库、和大型医疗保险数据库的研究分析,探究药物利用现状及其与疾病结局的关联性,为在真实世界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6.
俞顺章教授是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复旦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11月27日出身于上海一个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世家.祖父俞凤宾1914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我国早期知名的热带病学博士和热心公众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介绍需暴露人数(NNE)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用途。方法 以琥珀水杨酸交联血红蛋白溶液(DCLHb)治疗急性创伤后出血性休克与患者入院后28天内死亡的研究为实例,计算粗NNE和调整NNE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暴露DCLHb的粗NNEH=3.7(95%CI:2.2~11.5);在调整了基线死亡风险的混杂偏倚后,暴露DCLHb的调整NNEH=2.6(95%CI:1.6~8.0)。说明在试验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死亡风险(病情严重程度)的分布与对照组相同的情况下,平均每2.6例创伤后出血性休克患者暴露于DCLHb就会在入院后28天内新增1例死亡。结论 NNE可用来说明在前瞻性研究中,相对于非暴露组,要新增(或预防)一例某病的发病或死亡病例,需暴露于某因素的平均估计人数。作为衡量暴露因素作用强度的一个新指标,NNE可以更为直观地表达研究的结果,易被临床医生、卫生决策者及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父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环境因素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15对CHD患儿与对照儿父母的环境暴露因素,并检测其MTHFR与CBS基因型,对CHD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亲怀孕早期接触农药(OR=8.62)、妊娠合并症(OR=2.069)、孕早期感冒(OR=4.125)、孕期情绪状况(OR=4.653)、母亲MTHFR基因677TT型(OR=3.872)共5个因素为予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MTHFR基因677TT型与子代CHD发生有关,未发现父母CBS基因T833C与子代CHD存在关联,母亲怀孕早期接触农药、妊娠合并症、孕早期感冒、孕期情绪紧张或忧郁可能增加子代发生CHD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介绍需筛检人数(NNBS)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用途。方法 利用需治疗人数(NNT)的基本思想引入评价筛检项目总效果的新指标,以大便隐血试验(FOBT)筛检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X线检查筛检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两项研究为实例,计算需邀请参加筛检人数(NNI)和NNBS。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欲通过实施FOBT筛检方案,要在14年内使当地45~74岁人群预防1例因结直肠癌所致的死亡,NNI为1220人,NNBS为665人;此外,欲通过实施乳腺X线检查筛检方案,要在8年内使当地40~74岁妇女预防1例因乳腺癌所致的死亡,NNI为1961人,NNBS为1494人。结论 NNBS能以较直观的方式来评价筛检项目的总效果,便于研究人员、卫生决策者和社会公众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0.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腹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淋巴结转移和非霍奇金淋巴结淋巴瘤各30例,测定平扫淋巴结的CT值,记录淋巴结分布区域和强化模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入选淋巴结的标准是短径≥1.0cm,CT值测定方法是选取整个淋巴结为感兴趣区域(ROI),每个病例任意选取1~2个淋巴结测定。结果平扫CT值,腹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216,P〈0.01),前者的均值为(40.15±4.29)HU,后者的均值为(32.53±5.19)HU;强化模式比较,两者在周边强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转移性淋巴结周边强化明显多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40.0%(12/30)为周边强化;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本组均为未治)10.0%(3/30)周边强化。优势分布区域方面,转移性淋巴结优势分布于腹主动脉上区、小网膜、肠系膜及肾旁前间隙;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腹主动脉上下区、肠系膜区、肾旁前间隙以及小网膜区域。两者在腹主动脉下区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48.654,P〈0.01),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在该区分布明显多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结论利用螺旋CT分别从淋巴结的CT值、强化模式及优势分布区域等方面可以总结出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征象,并对两者作出一定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