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25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155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1658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839篇
  10篇
中国医学   319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对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输血和未输血患者TEG指标,如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角度(α)、最大振幅(MA)和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在52例患者中,无肝前期输血率为17.3%,无肝期输血率为86.5%,新肝期输血率为75.0%(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APTT为(74.4±7.2)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66.9±8.1)s,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PT和TT分别为(30.4±5.4)s和(30.2±3.6)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分别为(26.1±4.6)s和(27.0±4.2)s,P<0.05】,无肝期输血与未输血患者APTT、PT、TT和Fi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K值为(7.6±1.8)min,显著长于未输血者【(6.0±2.0)min,P<0.05】,无肝期输血患者R、K和α分别为(26.4±5.5)min、(15.3±2.8)min和(15.8±4.4)°,未输血者分别为(21.8±4.3)min、(12.0±3.9)min和(19.5±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α和MA分别为(20.3±4.1)°和(34.4±5.8)mm,未输血者分别为(23.8±3.5)°和(39.0±4.5)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前期20例大量输血患者APTT为(77.3±6.8)s,显著长于32例未大量输血患者的【(70.4±7.9)s,P<0.05】,无肝前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8.0±1.7)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7.1±1.4)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R值为(29.3±5.2)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3.6±4.7)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16.8±3.1)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3.7±2.8)min,P<0.05】,无肝期α为(15.2±3.6)°,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8.4±4.4)°,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TT水平为(31.5±3.0)s,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8.2±3.3)s,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MA水平为(32.8±5.5)mm,显著短于未大量输血患者【(38.7±4.3)mm,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α为(19.8±3.7)°,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2.4±3.1)°,P<0.05】。结论 对于肝移植患者及时动态地监测TEG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判断凝血功能变化,指导合理地输血,各指标的意义还需要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2.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序列对食管癌诊断及其在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被消化道内镜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做常规MRI序列和DWI横断面扫描,b=500、800、1 000 s/mm2,然后分别计算其表观弥散系数值。在DW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上测量病变的长度,并与食管钡餐检查、CT、常规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食管癌病灶在MR-DWI上都是表现为高信号,且明显高于正常食管壁。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值是逐渐减小的。MR-DWI结合常规序列显示的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显示的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955)且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与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病变长度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优于食管钡餐检查(r=0.858)、CT(r=0.971)和常规T2WI(r=0.985)。MR-DWI结合常规序列对于食管癌术前T3和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和86.67%,优于常规MRI序列和CT检查,而对T1~2期诊断准确率仅为33.33%。结论 DWI结合常规序列在食管癌的诊断及T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兔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SHF)的血浆神经激素脑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SHF组(行腹主动脉缩窄联合主动脉瓣毁损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心功能的改变,第12周抽血检查血浆BNP、NE、EPI、Ang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HF组左室腔明显增大,收缩功能显著下降,血浆BNP、NE、EPI、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SHF组的神经激素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将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加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的10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的1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2.94%),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4.42%).两组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吻合口瘘病例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包绕吻合口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无明显预防作用,但是对减轻发生吻合口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有助于吻合口瘘的后续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6.
<正>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中如果切除右侧纵隔胸膜,术后容易出现右侧胸腔积液,往往需要行右侧胸穿抽液或者置管引流[1],增加了创伤和风险。我院近年来对该类患者的引流方法进行改良,采取术中经纵隔留置右胸腔引流管的方法,现对其引流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T3、T4期食管癌患者共85例,均接受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术中均切除肿瘤周围右侧纵隔胸膜。其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联合持续气道正压患者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性别不限,年龄4570岁,BMI≤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入室前2 h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时间>10min,再以0.2μg·kg-1·min-1持续输注至麻醉诱导前10 min调整为0.6μg·kg-1·min-1,关胸后恢复为0.2μg·kg-1·min-1至拔除气管导管;C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切皮开始各组均行OLV,非通气侧肺CPAP维持6 cmH2O,记录患者术中HR、SBP、DBP、MAP变化;采集动脉血检测PaO2、PaCO2并计算P(A-aDO2)、RI、OI值。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者拔管时间缩短(P<0.05)。D组HR于T26时减低,SBP、DBP、MAP于T56时减低而PaO2、OI增高,PaCO2、P(A-aDO2)、RI于T6时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SBP、DBP、MAP于T34降低,P(A-aDO2)于T6增高,C组患者HR、SBP、DBP、MAP于T36时增高,PaO2于T46时减低而PaCO2趋于增高,RI于T56时增高,OI于T36时降低,D组OI于T45时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即可维持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良好精神神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非通气侧肺组织的氧供,术后麻醉苏醒平稳,通气和氧合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多糖,2 mol/L硫酸水解后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采用UPLC法测定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的衍生物。采用沃特世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10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 mol/L磷酸盐(pH 6.8)缓冲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太子参单糖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太子参多糖由半乳糖、D-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D-无水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7种单糖组成,不同产地太子参多糖中单糖组成稍有差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10个不同产地太子参单糖聚成3类,并按照单糖含量对各产地进行排名。结论  柱前衍生UPLC法表明,太子参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构成,并且贵州施秉县地区产太子参单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综合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GDM患者共120例(孕24~28周),其中常规干预组50例和早期干预组70例。早期干预组于孕早期建卡时即进行干预,包括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和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分娩孕周和母婴妊娠结局。结果:早期干预组分娩孕周(39.5±0.8周)大于常规干预组(38.2±1.3周),妊娠并发症发生率(4.3%)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5.7%)均低于常规干预组(16.0%、18.0%)(P0.05)。结论:GDM患者早期强化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0.
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疾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21例先天性输尿管异常疾病的超声诊断结果,经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其病因诊断符合率92.6%。结果表明,超声能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中对某些疾病,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