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4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人群管理情况及效果。方法 收集广州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接的一般人口学、与病例关系、暴露史、管理及发病情况等信息,比较不同时期(1月21—30日、1月31日至2月8日、2月9日至3月2日)密接人群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广州市累计追踪2 312名密接,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73.53%;密接集中隔离率96.63%,密接病例比为8.59,密接转病例比例为5.49%,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为35.28%,最后接触至发病中位时间为2 d,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4 d。从第一到第三时期,集中隔离率(91.88%~97.83%,P<0.01)、密接病例比上升(3.86~41.26,P<0.01),密接转病例比例下降(14.06%~1.13%,P<0.01),管理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上升(23.94%~54.00%,P<0.01),发病至确诊时间缩短(4~0 d,P<0.01),与关联病例关系为社交活动(16.24%~42.63%)、接触频率为偶尔或一般(42.57%~90.64%)的密接占比增加(P<0.01)。全时期和第三时期密接中,发病组的最后接触至开始管理时间小于非发病组(P<0.01)。结论 广州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的追踪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疫情向社区蔓延,后续可探索根据风险因素分级的密接精准管理模式,指导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网络舆情情况,为卫生健康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4月21日联通舆情通监测系统的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网网络舆情总信息量共2 389.69万条,前3位分别为微博(63.73%)、客户端(20.63%)、微信(7.79%)。网络舆情每日信息量与每日新增病例报告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存在相关性(r=0.509;7 d移动平均后,r=0.605)。广州、武汉、口罩、钟南山、护士、警方、医院、新冠肺炎、中国、店铺、非典、疫情、红十字会、外国人、疫情防控是本次疫情的高频关键词。除本省网民(651.32万条)高度关注外,北京市(457.32万条)、江苏省(111.56万条)、山东省(106.63万条)和上海市(103.94万条)发布的广州市疫情相关信息相对较高。结论 微博仍是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平台。把握当时网络舆情态势,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引导舆情平稳发展,能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广州市儿童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0年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发病报告数据,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结果 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1 397例,占全人口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的0.66%,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7.31/10万降至2020年的2.90/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90%(AAPC=-3.90,95%CI:-5.64~-2.13),男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4.74,95%CI:-6.77~-2.66,P<0.01)较女性年均下降速度(AAPC=-2.86,95%CI:-4.78~-0.91,P<0.01)更快;城区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4.14%(AAPC=-4.14,95%CI:-5.99~-2.24,P<0.01),农村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β=-0.02,t=1.00,P=0.34),但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城区儿童;0~2岁组和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相对较高,除10~14岁组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州市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以及10~14岁组儿童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加强此类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广州市期望寿命和健康调整期望寿命(HALE)的时空分布,量化不同病因及其后遗症对健康的综合影响。方法 利用2010-2019年广州市CDC的死因监测数据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公开数据,基于寿命表法和沙利文法分别估算期望寿命和HALE,以伤残损失寿命年折合法计算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分析时间趋势,并描述空间分布。结果 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2.9岁(男性80.1岁,女性85.9岁),HALE为75.6岁(男性74.0岁,女性77.3岁)。中心城区相对城区边缘有更高的期望寿命和HALE,且期望寿命与HALE的差值更小。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整体呈上升趋势。全市期望寿命增加2.8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4,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8岁和2.9岁;全市HALE增加2.4岁(AAPC=0.3,95%CI:0.3~0.4),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2.5岁和2.2岁。因传染性疾病、孕产妇疾病、新生儿疾病和营养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2年(AAPC=-4.2,95%CI:-5.3~-3.1),因非传染性疾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14.7年(AAPC=1.6,95%CI:0.9~2.3),因伤害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为6.3年(AAPC=-3.5,95%CI:-4.5~-2.6)。其中,因肌肉骨骼疾病、皮肤和皮下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和肾脏病失去的平均健康寿命中位数高居前5位。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居民期望寿命和HALE稳定增长,但城区边缘居民的生命质量低于中心城区。非传染性疾病是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需根据地域特征制定健康政策和防治措施,针对重点疾病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以降低其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6.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4—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流行特征,利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休市措施与H7N9禽流感发病间的影响关系,为广州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信息,以及同期的气象数据,通过交叉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气象、休市措施与H7N9禽流感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广州共报告4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时间以1-2月为主(35例,81.40%),男女比为2.07∶1。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周平均气温[β=-0.282,95%CI:(-0.404,-0.160)]、周平均风速[β=-1.277,95%CI:(-2.290,-0.263)]和休市措施[β=-1.265,95%CI:(-2.417,-0.113)]是H7N9发病数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014—2017年广州市H7N9发病与周平均气温、周平均风速及临时性休市措施存在关联,研究结果可应用于H7N9的发病预测,同时为政府制定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不同的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在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研究中序列分解的效果,为利用时间序列方法研究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19951999年市区最大5间大型综合性医院每日总呼吸系统疾病入院总数,利用广义线性函数、状态空间、Bayes方法、小波、小波包等5种方法进行序列分解,采用调整序列图、残差谱密度图及残差均方对5种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比较各方法的适用性。结果:5种方法调整后序列谱密度图表明各残差都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和长周期,状态空间方法与小波方法调整最彻底。广义线性函数与小波包方法调整后序列仍有120天左右的周期。各方法都能消除7天的周期,但Bayes方法内可能仍留有7天周期,不过不太明确。结论:结合对长期趋势、长周期与短周期的调整结果,状态空间方法与小波方法较优,除Bayes方法需进一步调整外,其他方法都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98.
99.
广州以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为期2年(2009—2011),总投入达1.14亿元的“健康亚运健康广州”全民健康活动。该项健康促进活动以传播健康技能、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广州和谐发展为目标,实施了包括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医疗、健康文体在内的四大工程共16个项目的健康促进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成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输入性传染疾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输入性传染病信息,描述广州输入性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等特征。结果 200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传染病1613例,以登革热和疟疾为主。登革热占输入病例总数的46.99%(758/1613), 疟疾占输入病例总数的45.13%(728/1613)。输入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5.88%(1214/1613);主要为中国籍,占75.57%(1219/1613);年龄集中在20~45岁,占83.01%(1339/1613)。职业排前3位的是工人(12.83%,207/1613), 家务及待业(11.78%,190/1613),干部职员(7.19%,116/1613)。输入病例每年从5月开始上升,在8、9月到达高峰。输入的主要地区为亚洲其它国家、非洲。结论 广州市输入性传染病以登革热和疟疾为主,病例以中国籍、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应根据发病人群特点,加强监测,进一步做好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