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9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麻疹监测病例分类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结合山东省1999年麻疹监测资料,对麻疹监测病例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卫生部1998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与我省现行分类标准的优缺点,为今后我国加速麻疹控制乃至消除麻疹各阶段麻疹监测病例的分类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2.
1997年山东省对HIV/AIDS高危人群、重点人群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共检测57372人份血清标本,检出HIV抗体阳性者4例。其中检测国家级哨点的高危人群血清标本737人份,结果全部阴性,以本省HIV监测网络的高危人群、重点人群检测血清标本56635人份,阳性4份。  相似文献   
483.
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9年,某省因误食或故意在食品中投入毒鼠强引起中毒10起,共发病218例,死亡19人,病死率为8.7%。现将我们收集的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一、基本情况10起毒鼠强中毒患者218例,男148例、女70例,包括2名儿童,共死亡19人。其中3起是在个体食品加工场所投毒,中毒190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8%,死亡12人;其余7起在家庭误食或投毒,中毒人数28人,死亡7人(1名儿童)。毒鼠强中毒以该省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见(共8起,中毒216人,占99%,死亡8人)。10起中毒中,有2起中毒(177人)发生在城郊;另8起中毒散发于乡村。共死亡19人(均发生在农村)。中毒食品包括:馒头、冰…  相似文献   
484.
目的:了解部分地区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因素。方法:对山东省某地区以自然村为单位整群抽取435例有偿献血员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其血清进行抗-HCV检测。结果:献血员HCV感染率为21.15%(92/345),HCV感染率在有献血浆史者为44.22%,高于无献血浆史者(9.38%),1995年前献血者(33.83%)高于1996年后献血者(9.84%),  相似文献   
485.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型别演变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山东省自 1962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季节发病高峰和疫区型别的演变 ,比较了该省 60年代和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疫区型别的变化、秋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 ,并对其发展趋势采用灰色模型GM ( 1,1)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在 60年代和70年代HFRS发病以秋冬季 ( 10月~翌年 1月 )为主 ,其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 89 87% ,病死数占全年的 88 99% ;疫区限于 6个地区 ,疫区型别为姬鼠型。 80年代 ,除秋冬季发病高峰外 ,出现春季 ( 3~ 6月 )发病高峰 ,其发病数和病死数分别占 4 2 78%和 2 1 73 % ;疫区扩大至全省 14个地区 ,疫区型别为姬鼠型和家鼠型的混合型。 90年代情况与 80年代类同 ,春季发病与死亡数分别占全年的 4 3 68%和 37 55% ;疫区型别仍为混合型。预测今后 5年该省HFRS全年、秋冬季和春季发病均呈上升趋势 ,疫区型别为混合型。应考虑同时预防和控制姬鼠型和家鼠型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486.
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与热释光剂量仪是个人仪量监测的主要配套仪器,由于该仪器加热功率大,控制线路复杂,使用中易发生故障,为此现将仪器常见故障和检修列举如下,供仪器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487.
儿童布鲁氏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60年代苏联学者就对儿童布鲁氏菌病(简称儿童布病)有过较系统的论述[1]。但一直认是比较少见。近年来,国外对之有较多的研究,特将研究现状综述之。一、流行病学(-)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儿童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根据地区、生活习惯、宗教等不同有差别。在布病流行区或放牧家庭,儿童市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受染的家畜,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感染;在生产奶制品和没有职业性接触的远东国家,奶制品是共同的传染源。在阿拉伯一些国家,许多居民食用粗劣巴氏消毒的牛奶制成品而感染。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有以食用生肉为鲜美食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