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近期结果。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共治疗的ALCAPA患儿86例,全部患儿均在气管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再植术,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患儿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分析手术指标和围手术期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以及患儿的转归和预后,评估冠状动脉再植术和二尖瓣成形术的近期手术效果。结果住院死亡2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12.0分钟(95.0~141.0分钟)和73.0分钟(57.0~91.5分钟),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22.0小时(8.0~93.0小时)和69.0小时(24.0~168.0小时)。3例患儿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并成功脱机,出院时LVEF为55.0%(34.3%~65.0%),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LVEDD为34.5 mm(27.0~38.0 mm),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二尖瓣重度反流0例,中度反流10例。术前LVEF50%亚组患儿,出院时LVEF显著升高[35.5%(26.0%~42.0%)vs 25.0%(19.0%~35.0%),P0.05]。结论冠状动脉再植术治疗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32.
背景 化疗对人体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损害,但目前尚缺乏对化疗患者整体功能变化进行客观定量评估的可靠方法。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整体功能变化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06-2007年度在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进行术前化疗的白种人男性食管癌患者6例,分别在化疗前后进行CPET检查,按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通过对数据标准化分析计算其核心指标,从系统软件导出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的循环指标及呼吸指标。结果 6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后,除1例患者无氧阈略有升高外,其余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峰值负荷功率和递增功率运动时间均降低;化疗后,除1例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略有降外,其余所有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均升高。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slope、%pred)、递增功率运动时间(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摄氧效率平台(比值、%pred)、峰值负荷功率(W)较化疗前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比值、%pred)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极限状态时摄氧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时心率较化疗前升高,收缩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热身状态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4个状态时氧脉搏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极限状态时摄氧通气效率较化疗前降低(P<0.05);极限状态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较化疗前升高(P<0.05)。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热身状态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息状态、热身状态、极限状态时潮气末氧分压较化疗前升高(P<0.05);极限状态时每呼吸摄氧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无氧阈状态、极限状态时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化疗使得食管癌患者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显著降低,而呼吸受限相对较轻,且处于相对代偿反应。CPET检查可以对食管癌患者化疗前的整体功能进行客观定量评估,同时也可以对化疗所造成的整体功能改变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康普瑞汀磷酸二钠(CA4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间期(APD)和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编码的K~+离子通道的影响,探讨CA4P对心脏毒性作用的体外细胞学机制。方法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4P10、100μmol/L作用下豚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并记录CA4P 3、10、30、100、300μmol/L下对HEK293细胞hERG通道尾电流的抑制率及CA4P 30μmol/L在10、20、30、40、50 mV时对h ERG电流的抑制率。结果 CA4P 10、100μmol/L显著延长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DP_(50))和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DP_(90))。CA4P可浓度相关性和电压相关性抑制hERG尾电流幅度,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4.9μmol/L,安全边缘范围为30.5~2.8。结论 CA4P可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及抑制hERG通道电流。  相似文献   
34.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指在传统心肺复苏后仍未恢复持续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以提供更高的心输出量及有效气体交换,保证器官灌注。近年来ECPR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ECPR常见适应证包括年龄<70岁,有可电复律的初始心律,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5 min内旁观者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后15 min内未恢复持续自主循环。准确判断ECPR应用指征、迅速安装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以及高质量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就ECPR的开始时机和患者选择、近期结果、影响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背景与目的:髂内动脉病变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积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开放手术是髂动脉病变治疗的经典方法,但在技术方面要求更高,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也更大,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这方面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合并腹主动脉瘤等治疗上,单纯针对髂动脉病变的研究较少。而且由于病变种类、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国内外尚无专门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髂内动脉病变的诊治,腔内治疗技术缺少统一的规范。这就要求临床诊疗过程中术者需根据病变特点、入路解剖、自身经验等制定因人而异的策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技术相对成熟的腔内治疗方法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合并髂外动脉者有“三明治”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等,各有利弊。本研究观察采用前述常见的腔内修复方法,针对髂内动脉病变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重建方案的近期治疗效果,以探讨应用个体化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6月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行髂内动脉重建的13例单纯髂动脉病变患者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无术后新发臀肌跛行、勃起功能障碍等髂内动脉缺血症状,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至少1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