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9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054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1060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2818篇
内科学   1806篇
皮肤病学   86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342篇
外科学   998篇
综合类   6394篇
预防医学   1582篇
眼科学   200篇
药学   1800篇
  35篇
中国医学   510篇
肿瘤学   57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734篇
  2014年   1174篇
  2013年   1073篇
  2012年   1227篇
  2011年   1444篇
  2010年   1198篇
  2009年   1247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1302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866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NARC-1在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壁中的表达.方法 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1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养,高胆固醇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胆固醇)喂养;两组动物于8周末安乐处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兔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苏丹Ⅳ染色测量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兔主动脉病理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兔主动脉组织NARC-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 8周末,高胆固醇组兔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组出现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内膜面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为27.41%±2.12%,与对照组(0.51%±0.20%)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油红O染色光镜下显示,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内皮下斑块内泡沫细胞呈橘红色,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明显着色;HE染色光镜下显示,高胆固醇组主动脉内膜显著增生,形成明显斑块,斑块中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胞核较小,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质空泡,对照组内膜薄且结构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NARC-1蛋白表达明显,染色呈强阳性,且群集于内膜斑块处;在高倍镜下,NARC-1蛋白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的胞浆和胞膜,而在对照组兔血管壁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发现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NARC-1蛋白呈高表达,而对照组兔血管壁组织未见表达.结论 新西兰兔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NARC-1蛋白表达明显,其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正常对照组兔主动脉血管壁组织未检测到NARC-1蛋白.提示NARC-1/PCSK9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吉非贝齐短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及脂肪组织分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影响。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吉非贝齐组,每组5只。用RT-PCR法测定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组织培养液中AFABP水平。结果高胆固醇组和吉非贝齐组兔饲养第8周及第12周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吉非贝齐组兔第12周体重较第8周明显下降(P<0.05),同时血清和脂肪组织培养的上清液中AFABP水平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胆固醇组和吉非贝齐组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吉非贝齐组兔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结论吉非贝齐能降低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兔体重,并降低血清及脂肪组织分泌的AFABP,这一作用可能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在高密度脂蛋白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取新鲜抗凝血浆 ,用超速离心机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收集密度为 1 .0 6 3~ 1 .2 1 0组分。U937细胞用 5 0~ 4 0 0nmol L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预处理细胞 1 2h。培养U937细胞与 0 .2 8mCi L [3H] 胆固醇乙醇液共孵育 2 4h ,15 0 0r min离心 1 0min ,收集细胞 ,PBS漂洗 2次 ,RPMI 1 6 4 0重悬细胞 ,加HDL继续培养 0~ 4 8h。液体闪烁计数仪测细胞相对放射活性。Westernblot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HDL处理后细胞胆固醇流出具有明显差异 ,呈剂量 -效应关系。用 1 0 0nmol L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处理 2 4h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减少 (4 5 78± 2 0 6 ) ,与对照组 (4 0 2 4± 385 )比较差别有显著性。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izone预处理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增加 ,用 0、2 5、5 0、1 0 0、2 0 0 μmol Lciglitizone处理的放射活性分别为 4 371± 2 4 3、386 9± 2 1 2、346 9± 2 0 9、31 5 6± 31 5和 30 2 0± 2 96。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处理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略有增加 ,处理浓度达 4 0 0nmol L时的放射活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锌缺乏及补锌对大鼠体内元素分布和血脂的影响.将出生后断乳一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缺锌组、配喂组、对照组、补锌组和高锌组五组,缺锌组、对照组和高锌组分别用缺锌饲料(锌含量<1 mg/kg)、常锌饲料(锌含量为50 mg/kg)和高锌饲料(锌含量为150mg/kg)喂养8周,补锌组用缺锌饲料喂养三周后改用高锌饲料喂养五周,配喂组用常锌饲料喂养,给料量按缺锌组前一天实际进食量添加.8周后处死,用极谱法测定血清中锌、铜、铁和钙的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肾、脾和睾丸中锌、铜、铁和钙的含量,用酶法测定血清中血脂的含量.结果发现,缺锌使大鼠血清、肝脏、脾脏、肾和睾丸中锌和铁的含量显著降低,肾、脾脏中铜的含量下降,缺锌大鼠体内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未见下降.说明锌缺乏不仅直接导致组织器官中锌含量降低,而且对其他元素在体内的代谢与分布产生影响.缺锌对大鼠体内血脂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短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体重和皮下脂肪量的影响 ,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饲料饲养 8周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高胆固醇组 :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 4周 ;②治疗组 :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 (30mg·kg-1·d-1) ,共 4周。另选普通饮食 12周兔 (5只 )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 ,取皮下脂肪组织称量 ,并行前脂肪细胞培养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 :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非诺贝特干预 4周未对血脂产生影响 ,但能降低体重及皮下脂肪量(均P <0 .0 5 ) ,RT 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 [(0 .5 75± 0 .14 )∶(0 .4 2 5± 0 .0 8) ,P <0 .0 5 ],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mRNA表达 [(0 .4 78± 0 .11)∶(0 .5 75±0 .14 ) ,P >0 .0 5 ],并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前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 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诺贝特独立于降脂作用外 ,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体重和皮下脂肪量 ,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有关。这一作用可  相似文献   
996.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幽门螺杆菌(H.pylri)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在胃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重要作用[1].在我国,60%以上的人群有H.pylori感染,根除H.pylori感染可治愈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可预防胃癌的发生[1,2].目前已有几种有效的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有些治疗方案具有多重药物、剂量大、疗程长、副作用多和可能产生耐药性等缺点,而另一些较新的治疗方案虽可克服以上缺点,但却存在治疗费用高等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推荐的H.pylori根除治疗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8.
肥大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作为炎症细胞参与了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和后期机制。体外研究表明,活化的即有免疫学活性的肥大细胞既可以水解低密度脂蛋白3使胆固醇在细胞内积累,又可以水解高密度脂蛋白使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转成泡沫细胞;它能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还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胶原合成和促进新血管形成而使斑块倾向破裂。以上这些作用使它在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MMP-2)和JNK1/2在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氯沙坦干预后3者的变化,探讨氯沙坦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两肾一夹型(Goldblatt)高血压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采用鼠尾动脉测压法记录每周血压变化,实验末切取心脏,并计算心脏与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脏组织中的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JNK1/2表达.结果左肾动脉结扎术后大鼠收缩压升高,心脏体重比值增加,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增多.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大鼠收缩压,降低心脏体重比值,并且使心肌间质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心肌细胞JNK1/2表达减少.结论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构心肌中MMP-2、Ⅲ型胶原、JNK1/2表达升高.氯沙坦能有效逆转心肌肥厚或心室重构,这一效应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Ⅲ型胶原、JNK1/2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Res)干预作用.方法 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es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及地塞米松(DM,3 mg/kg)干预组,以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法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